上海招募|一起寻找最熟悉的陌生草
北有石楠花,南有糖胶树:
植物天团的区域限定
说起亲近自然,身处繁华大都市的办公室亚种人群(指久坐办公室不常户外活动的人们)总不免心有戚戚。匆忙的上班路,晚高峰时夕阳西下,常常连行道树都看不清个光景,最亲切的植物大概是午饭里的清炒时蔬和地三鲜。
好在植物们的“坐班”地点稳定,我们便有了更多接近和观察它们的机会。
对植物爱好者来说,对一个地方的记忆常常和当地常见的植物纠缠在一起(哪怕是当地常清炒的时蔬)。身为北方人回忆起童年,是在国槐树下截胡吐着丝的吊死鬼,是一到春天就满街乱窜的柳絮毛团,是用狗尾草编的兔子、苘麻花耳钉、牛筋草做的蟋蟀激怒棒。

柳絮使北方四月飞雪
相较北方,遍植香樟的上海少了冬日的萧索,上海很常见的青凤蝶就以樟为寄主植物;倘若在春日近看路边草地,时常会发现里面热闹非凡:救荒野豌豆、活血丹、宝盖草在悄悄生息。
![]() |
![]() |
![]() |
常见的上海乡土植物:救荒野豌豆、活血丹、宝盖草(从左至右)
再往南,华南的细叶榕树荫浓密,也能掀翻地砖、拱起沥青路面,在附近还能看到黑端榕蛾;列植的棕榈科植物不仅让街头充满热带风情也抗得住席卷的台风,走在骄阳里担心木棉的落花更担心大王椰子的落叶。
![]() |
![]() |
![]() |
寄托了人们美好祝愿也能掀翻地砖的大榕树、黑端榕蛾
乡土植物不仅是文化纽带、能营造区域限定的归属感,偶尔能给与物质支持(挖过荠菜和马兰头的朋友点了点头),更组成了支持当地物种的栖息地、形成了地域特色的生态系统。比如,很多传粉昆虫都有特定的食源和寄主植物:酢浆草是上海常见的野花,酢浆灰蝶以它作为主要食源;斐豹蛱蝶和他们寄生的紫花地丁也分别是上海常见的蝴蝶和野花。
![]() |
![]() |
![]() |
关节酢浆草、酢浆草(图3酢浆灰蝶的寄主植物)
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使用乡土植物也是考虑到景观效果、植物成活率、维护成本、生态价值等等后的优解——种原生树种,长乡土杂草,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系统(https://www.iplant.cn/ias/)这个网站。
02 等等,你说这些其实是外来物种?
大航海时代以来,原本没啥机会交换物种资源的地区开始来往,引种远方新奇美丽又好用植物的频率也变高了。各国以园林绿化、饲料植物、水域治理等原因相互引入了不少种类的植物,也无意间携带了植物黑户的繁殖体进入了缺乏制衡物种的全新生境。
它们中的很多着实造成了引入地严重的生态问题。除了多年前便臭名昭著了的凤眼莲(也叫水葫芦),近年被常常被点名批评的入侵典型加拿大一枝黄花、马缨丹、一年蓬、鬼针草等等也逐渐被公众熟知,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度和处理力度。
![]() |
![]() |
![]() |
![]() |
凶悍的入侵植物典型:凤眼莲、马缨丹、一年蓬、鬼针草
在上海进行的植物调查中,我们虽然感慨入侵植物势头强劲,但也不免欣慰好在常见的乡土植物也算品类繁多、生命力顽强,这一场资源争夺的仗还有得打。
然而这一刻我们多欣慰,翻阅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系统的时候就有多尴尬:
调查中出镜率极高、以至于被认为是上海常见乡土野花野草的球序卷耳、鹅肠菜、刺果毛茛、南苜蓿(哦!酒酿草头)、臭荠等都是他乡来客,颇有颜值而被喜欢的阿拉伯婆婆纳、野老鹳草、白车轴草更是已经达到2级入侵(严重入侵)。
![]() |
![]() |
![]() |
![]() |
上海常见但其实是外来物种的野花野草: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球序卷耳、阿拉伯婆婆纳、野老鹳草、白车轴草
不止如此,我童年里长着美丽花果的苘麻、花可以馏来吃的刺槐、结小地雷的紫茉莉、还有更多常见的一度被我认定有地域代表性、有很深情感文化链接的植物——其实很大比例是已经广泛栽植的外来物种。
想起年幼时没少到处撒地雷帮紫茉莉播种的自己,恍惚间像只帮加拿大一枝黄花传粉的昆虫。

勤勤恳恳帮加拿大一枝黄花传粉的作者(咦?
03 所以……乡土植物到底在哪里啊
关掉外来物种信息的网页,我陷入了沉思。很显然,乡土植物所面临的困境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峻。
例如早早生活在上海的乡土植物龙舌草(Ottelia alismoides)和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这两种对水质需求较高的环境指示植物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湿地水体污染、生境的单一和破碎化等等原因,种群不断缩小。它们本与其它乡土湿地植物一起,以千年为单位,见证并参与了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水系的形成,却在近代以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为单位逐渐退出这里。

龙舌草
水蕨
目前上海是否还有这两种乡土湿地植物的种群?它们分布在哪里,又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威胁?
为了寻得一个答案,2023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蔚来Clean Parks生态共建计划的支持下对青浦区大莲湖附近区域开展了乡土植物和入侵植物调查。在跨度长达5个月的4次调查中,我们不但幸运地发现了水蕨的多个种群,还记录下了龙舌草开花、结果的过程。

生于田埂上的水蕨幼苗,一片幼苗或许就是一片希望

龙舌草的果实,图片左侧像星星的为成熟开裂的果实,上千枚种子已成功散播进水体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在湿润农田中生长的水蕨不仅需要对抗四处蔓延的喜旱莲子草(又叫空心莲子草、水花生)、南美天胡荽(又叫香菇草、铜钱草)等入侵植物,还要面对除草剂、拔草、覆盖地膜、翻耕等人为干扰;而对水质和水深要求更高的龙舌草,则一方面要小心夏天气温升高导致的藻类爆发,另一方面,凤眼莲、大薸、水盾草等入侵物种也在暗中窥伺着,一旦有机会则会毫不犹豫的占领整个水体。

蔓延开来的喜旱莲子草
南美天胡荽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立在对每一个物种及其生境的保护上,而保护的前提是了解,收集足够的本底数据对保护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多次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身边或熟悉或陌生的乡土植物、外来植物和它们的生境,帮助失去栖息地的原住民们重新回到家园。
2024年的夏天已经来临,季节变化带来的温暖光照唤醒了沉睡在水底和土里的乡土植物种子(和孢子)。让我们一起去户外寻找其实非常难得的乡土植物,怎么样?
招募信息
调查时间:
2024年7月-10月
单次调查时间:
约2-4个小时
调查地点:
上海市青浦区大莲湖周边地区
工作内容:
• 野外样线调查,记录目标物种的分布、数量及生境;
• 社区问卷调查,了解目标物种的分布;
• 协助整理调查数据;
• 通过文字、影响等记录,分享志愿见闻。
招募要求:
• 热爱自然,对生态保护感兴趣;
• 身体健康,能全程参与活动;
• 踏实负责,在活动地点遵守纪律,爱护当地环境,尊重社区居民;
• 加分项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研究背景或相关知识、野外活动经验、社区访谈经验、会说青浦方言、宣传设计才能、摄影技能等。
注意事项:
• 本次活动需要在日间进行,请确认自己能够适应较高温工作环境,并根据建议和指示规避安全风险;
• 关于参与者年龄:活动对参与度要求较高,主要面向成年人,无专门亲子环节,如携带未成年人,建议学龄以上,且在监护人照顾好孩子的前提下参加活动;
• 山水将为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购买当日意外保险,本次活动距离市区较远,志愿者参与活动的交通、餐费等支出需自行承担。
招募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单。
注:本次招募长期有效。
乡土植物调查将长期进行并组织多次活动,7.18为第一次活动报名的截止时间。

* 为了简化流程,请您在提交本报名表后,主动添加山小水-长三角微信(shanshui-csj)
添加时请备注“2024乡土植物调查+姓名”,如入选,我们将在7月18日或以前与入选志愿者取得联系。
指导单位
上海市林业总站
青浦区林业站
实施单位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项目支持
蔚来
如果您有关于龙舌草与水蕨的情报、故事想要与我们分享,欢迎您扫码填写下面的问卷。

最后,特别感谢顾垒老师与城市荒野工作室郭陶然老师对本项目提供的技术指导。
-END-
撰文/魏婉、李牧笛
排版/庞婧怡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