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基金会2024年年报|守护之路,行稳且长

山水公益基金会
2025-07-31

武汉的盛夏,蝉声阵阵,绿意盎然。

山水公益基金会走入了成立以来的第三年,也逐渐梳理出来了更加清晰的策略和路径。慢慢的,我们开始支持坚守在社区第一线的合作伙伴进行社区保护的工作,支持保护领域的年轻人的成长,并探索一些保护领域重要课题的研究和知识梳理。

深知在荒野之中,在乡村一线进行保护的不易,我们更高兴的是能够撬动和影响一些资金投入到支持一线工作中。下面,我们也汇报一下2024年的工作进展。

 

2024年,基金会做了哪些工作?

欢迎扫描二维码下载2024年年报

01 自然保护行业支持

山水公益基金会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愿景,秉持“知行合一”的价值观,致力于自然保护行业支持与研究。通过资助、人才培养及保护行动研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业的长期发展。基金会重点关注OECMs(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协同,以社区为主体的海洋保护议题。

小额赠款支持5个项目

2024年,基金会通过小额赠款支持社区保护、物种保护、气候变化相关5个项目的开展:

1.莺歌海保护地社区能力建设 – 莺歌海镇新村自然文化保护中心

红外相机拍摄到海南兔 供图/莺歌海社区

莺歌海镇新村位于海南岛西南端的莺歌海湾,当地保存有完好的海防林,分布有海南兔、蜡皮蜥、眼镜蛇等珍稀濒危动物。村民自发保护传统妈祖文化和生态环境,讨论成立社区保护地的愿景、路线图、组织架构等。我们支持莺歌海社区调查湿地鸟类、制作《莺歌海社区保护地导览手册》及开展宣传教育,“莺歌海新村保护地”案例入围2024年中国OECMs潜力案例征集。

2.黄河源社区气候监测 – 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

阿尼玛卿地区冰川监测 供图/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

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持续在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区域进行牧民参与的气候变化监测与传统知识记录,了解区域牧民、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变化。我们和原上草共同培养研修生,支持团队深入访谈、收集整理牧民对近40年气候变迁的直观感受与经验,揭示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植被变化等影响趋势,制作视频、图文传播牧民视角的记录成果,推动公众关注与理解高原气候变化问题。

3.寻獭发声·守护西北极北 – 荒野新疆

欧亚水獭生境海报设计 供图/荒野新疆

新疆阿尔泰山区是中国欧亚水獭的重要分布区。荒野新疆与地方林业管理局持续多年监测水獭,确定该区域水獭种群分布;以萨尔布拉克镇为中心,与当地乡政府及哈萨克牧民打造物种多样性特色名片、自然资源及景观规划、生态文化旅游等。我们和荒野新疆联合培养研修生,让优秀人才扎根西北边疆,用艺术设计开发水獭IP和周边,联动自然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组织牧民学习非遗皮雕技艺,创建小程序推广自然教育。

4.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保护及自然教育探索 – 云山保护、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

长臂猿调查 供图/云山保护

云南德宏州盈江县是我国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最大种群的分布地。我们支持云山保护、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合作探索“社区型物种保护”和以长臂猿监听及栖息地体验为主题的自然教育,对长臂猿分布的周边社区开展宣传教育,组织长臂猿讲解员培训。云山保护整理形成《盈江县苏典乡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分布社区保护意识和态度报告》和《盈江县苏典乡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传说和保护传统故事集》。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供图/铜壁关保护区

铜壁关保护区组建社区巡护队,监测盈江县长臂猿家群动态,在腊玛河区域布设34台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分布、长臂猿绳桥使用与栖息地恢复成效,完成长臂猿讲解员选拔。配合云山保护调查长臂猿疑似分布区,对支那卢山、支东等4个乡镇、4个村委会、9个自然村进行社区访问,推动社区参与长臂猿保护与自然教育。

5.河燕鸥保育及栖息地保护 –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

河燕鸥繁殖巢区圈围、减少人为干扰 供图/铜壁关保护区

河燕鸥(又名黄嘴河燕鸥)是我国极度稀少、全球易危的鸟种,仅见记录分布于中缅边境的云南大盈江流域。我们支持铜壁关保护区开展河燕鸥种群抢救性保护行动,实施种群监测、营巢环境维护与人为干扰管理,防治红火蚁、管控干扰源。2024年记录到6只3对河燕鸥的繁殖活动,成功救护孵化1枚弃卵,经人工饲养至能自行捕食后顺利放归野外。组织3场面向社区和学校的保护宣传活动,联合盈江县林草局、检查院、县水利局等开展河燕鸥栖息地保护5次。

 

启动2项专项基金

基金会启动“OECMs专项基金”和“山水社区保护专项基金”,希望在小额赠款基础上,为自然保护领域的机构与人才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战略性的支持。

1.OECMs专项基金

与华泰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支持全国范围内与OECMs相关的生态保护工作,重点支持方向:

1)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外的关键生态系统和物种重要栖息地,包括城市、草原、森林及海洋环境等,符合OECMs标准或者具备一定潜力的区域,开展技术支持、持续资助等工作;

2)推动OECMs相关的研究、标准制定、交流、能力建设活动。

2.山水社区保护专项基金

面向全国支持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支持方向:

1)关键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区域,包括草原、森林及海洋环境等,基于乡村社区进行的保护工作;

2)在城市社区基于公众和志愿者,进行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和科普宣传教育的保护工作;

3)推动社区保护机构和人才的研究、交流、能力建设活动。

“山水社区保护专项基金”经管委员会评审,首批资助5个项目,支持长期扎根于一线、专注社区保护实践的本土公益机构。详情请见:#山水社区保护专项基金及第一批资助项目

海洋生态系统社区保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 供图/青岛海洋生态研究会

 

半蹼鹬生态系统监测与社区保护  勺嘴鹬在中国

 

青山猿鸣守护计划  供图/云山保护

 

黄河源牧区气候适应实践与知识体系收集 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

 

武汉自然观察节暨2025年野趣光谷 供图/乐跋自然

保护行业人才培养

从知识、能力、跨界合作与资助等方面,基金会为环保行业青年与跨界人才提供成长支持。

一个长江“跬步”青年环保行动者交流会

“一个长江”青年环保行动者“跬步”计划是在华泰基金会的支持下,与华泰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支持活跃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线、作出实际贡献并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第三期项目收到近80人申请,遴选出20位入选者,覆盖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可持续发展、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等关键领域,获得资金支持,参与线下交流共学。

一个长江“跬步”青年环保行动者交流会

基金会分别与荒野新疆、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云山保护联合培养3名研修生。他们参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研修生培训,在各自机构进行为期一年的保护工作并作分享。# 研修生手记 :《艺术守护荒野》气候变化危机下的阿尼玛卿雪山》

 

2024年山水研修生培训

原上草研修生仁青多杰在做冰川监测调查

荒野新疆研修生陆池鹏根据动物形象进行艺术创作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OECMs支持

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推广和实践OECMs,对于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3030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即到2030年保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洋区域。基金会在武汉围绕“野趣光谷”“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社区联动”三大板块,构建公众参与、科学实践与生态教育协同发展的城市OECMs探索路径。

 

武汉生物多样性观察热点地图 供图/乐跋自然

光谷区域继续开展“野趣光谷公民科学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全年共组织5次线上培训、5次线下调查,动员志愿者180余人次,记录生物367种、数据1251条,监测13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布,形成《野趣光谷公众科学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提交至相关管理部门。

 

“野趣光谷”小志愿者了解针状叶片 供图/乐跋自然

2场“高校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训”在武汉大学、武汉晴川学院举办,共计32所高校近200名师生参与,涵盖生物多样性知识、校园保护小区建设、高校保护社团建设等主题。我们支持武汉大学师生社团提出校园保护建议及《武汉大学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报告》;支持华中农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进行样线调查、野生动物救护等行动;联动高校、社工组织、街道社区及保护区,组织4场“社区走进高校”生物多样性公益科普活动。

参加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训的高校

在北京与上海(苏州)推动OECMs在城市非保护地空间的落地实施。携手万科基金会,在西山庭院开展北京乃至全国首个居住社区OECMs尝试,探索国际公约和政府政策导向前沿的保护行动。西山庭院社区居民及周边志愿者协助监测,记录21种鸟类、31种传粉昆虫、112种开花植物及3种兽类,向物业提出生物多样性友好管理建议。

 

北京西山庭院传粉昆虫调查

 同苏州市吴中区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合作,以“小微生境提升”和“防鸟撞调查及预防”为核心,通过校园宣讲、研讨会、本底生物调查,与在校学生科普、讨论生物多样性提升方向,开展以城市校园为场景的OECMs具体实践。

 

苏州西浦附校鸟类监测

02 自然保护行业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对自然保护行业进行评估和数据分析,为私营部门行业或资助领域提供投资指南,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支持科研从业者来到自然里,对保护策略、行动和成效开展持续研究,围绕外部宏观政策、经济发展、社区治理和传统文化开展独立研究,帮助行动者更好地理解保护问题。

山水研究院

在保护行动型研究和行业研究方面,基金会成立“山水研究院”这个部门,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碳汇、自然圣境等议题,以系统研究回应自然保护新挑战,为政策优化与实践落地提供知识支撑与数据基础。

三一基金会发起并正式发布了由山水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编写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通识》(电子版申领扫描左下图二维码),帮助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开展工作的伙伴们快速了解生物多样性基本知识以及其在公益领域的工作手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通识》 供图/三一基金会

 

山水研究院参与“双碳”背景下高质量森林碳汇发展路径研究,系统梳理中国森林资源与碳汇现状,分析森林碳汇的生态效益及其对社区权益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多维度的高质量森林碳汇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森林碳汇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 供图/曾麟岚

 

在青藏高原玉树州开展自然圣境调研,构建生态-文化空间数据库,探索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同机制。此外,启动中国社区保护地调查,记录到125个社区保护地基本情况,希望与多方共同完善中国社区保护地数据库和能力建设工作。

 

中国社区保护地调查(2024年)分布示意图

山水研究院专项基金

基金会发起“山水研究院专项基金”,通过行动导向型研究,指导保护领域的投资策略、政策建议和应用于实践,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重点资助方向:

1)行业研究:解决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案例分析与政策建议;

2)主流化推动:促进生物多样性在企业、金融机构层面主流化的案例、工具开发与实践;

3)能力建设:支持环境议题主流化相关的机构发展与人才交流活动。

 

03 财务信息公开、运营和传播

山水公益基金会2024年度财务信息公开:

总收入:1696.2万元

其中,技术服务6.99万元(0.4%),捐赠1689.21万元 (99.6%)

 

总支出:579.69万元

其中,业务活动成本支出 573.75万元(99%),管理费用 5.94万元(1%)

2024年资助情况:总金额 468万

活动支持

1. 与美境自然、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质兰公益基金会、北京险峰公益基金会举办2024年中国关键生态系统区域社区保护地研讨会,凝聚社区保护行动力量。

2. 参与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华泰公益基金会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OECMs中国潜力案例”全国征集活动。

3. 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COP16)并在主题边会上与华泰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中国首个OECMs专项基金。

4. 支持举办“OECMs中国潜力案例研讨会”,会议汇集政府、学术及环保领域专家,交流讨论OECMs实施路径、当前保护体系现存挑战等议题。

 

党建活动

2024年7月11日,中共武汉光谷山水公益基金会党支部正式成立。党支部严格履行”三会一课”制度,结合机构专业优势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公益主题党日活动、红色教育基地参访、红色主题观影、专题党课学习研讨等,强化党员思想建设。

 

生物多样性主题党日活动

传播情况

微信、微博及官网平台持续更新动态: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27篇,微博发布及转载动态68条,官网更新58篇。据初步统计,过去一年有腾讯网、新浪财经、澎湃新闻、中国经济网、搜狐网等10家媒体对山水公益基金会报道约15次。

微信/微博:山水公益基金会 欢迎关注我们,成为山水家园的守护者!

 

04 理事及监事寄语

许多人问:为什么要发起山水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扪心自问,乃是来源于对行与知关系的思考。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繁杂的理论、思想和概念中,如何付诸实践;从不断的落地保护实践当中,如何抬头看看前路,如何凝练成具有普适性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我们小小的一个团队做的毕竟有限,还是要撬动资源推动行业的发展、为领域留下一些东西。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期待山水公益基金会能够继续发展,为更多伙伴和行业做出贡献。

—— 史湘莹 理事长

 

山水公益基金会初立两年,怀青衿之志,步履笃定。一条扎根中国的自然保护之路清晰而坚定。愿基金会更独立坚韧,守护之路,行稳且长;机构善治,笃行致远!

—— 杜晓玲 副理事长

 

山水基金会虽然只有两岁,却承担着大使命。基金会还在探索中,依靠众人智力财力的支持,希望基金会能有所担当,支持保护领域有意义的创新。

—— 吕植 理事

 

我亲历了山水公益基金会的发起与成立,作为理事见证她走过两年光景。基金会虽然年轻,但正在培养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骨干,使保护的使命得以传承与发扬光大。希望基金会的伙伴们始终保有初心,保持信心,未来一定会更好。

—— 徐晋涛 理事

 

两年的启程虽短,却已显露出山水公益基金会知行合一,笃行致远的气质。基金会的诞生,是山水对自然保护初心的又一次笃定与延展;这一路的点滴积累,亦是众人以信任与行动守护的结果。带着欣赏与期望,我真心祝福基金会的成长之路,祝福她能汇聚更多关怀自然的目光与微笑,祝福她为之所不懈努力的生灵万物。

—— 华方圆 理事

 

2024年,是山水公益基金会走过的第二个年头。我们从初创逐渐走向稳步发展,聚焦生态保护领域的关键议题,持续通过行业及人才支持、研究倡导与本土行动,为行业注入专业力量,也为自然生态注入一份温柔的守护。我们与众多伙伴同行,探索可持续的环保公益路径,也在一次次实践中认识自己、丰富自己。感谢每一位同行者的信任与陪伴,让我们继续脚踏实地,共同前行。

—— 王怡了 秘书长

 

2024年是基金会快速发展的一年,资金量,团队成员人数,支持的项目数量,社会影响力等都快速提升。投资策略逐渐明晰,成立了社区保护地和OECM专项基金,弥补了社区保护缺乏支持的短板,填补了OECMs的缺少民间支持的空白,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汇聚成川。凝聚的力量帮助生态保护行业系统更加健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基金会在新的一年里,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成果丰硕,再创佳绩!

—— 冯杰 副秘书长

 

05 致谢名单
感谢合作伙伴支持(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局

武汉光谷慈善总会

北京市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满天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华泰公益基金会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

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

深圳万科公益基金会

深圳红树林基金会

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

北京元朴律师事务所

北京薄荷乐科技有限公司(ARSIS)

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鹏华基金

上海迪桑特商业有限公司

苏州市吴中区西浦附属学校

麦肯锡(上海)咨询有限公司

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

乌鲁木齐市沙区荒野公学自然保护科普中心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

武汉市乐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

勺嘴鹬(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莺歌海镇新村自然文化保护中心

青海万物圈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湖北博得生态中心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武汉市观鸟会

捐赠人:

卢映华、冯杰、李雨晗

 

正如理事们对基金会的祝福那样,愿基金会更独立坚韧,守护之路,行稳且长;机构善治,笃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