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研究院专项基金及社区保护专项基金2025年第一批资助项目
在十多年的一线保护实践中,我们愈发意识到:大量宝贵的实践正在持续发生,但系统性的记录、总结与评估仍显不足;许多研究成果扎实深刻,却难以真正服务于一线的保护行动。如何让实践沉淀为知识,让研究回应现实问题,成为整个行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水公益基金会设立了“山水研究院”,希望弥补“行动导向型研究”的不足,搭建一座连接“行动与认知”的桥梁——在行动中积累知识,用研究反哺实践。
现在,“山水研究院”是山水公益基金会的一个板块,专门负责进行支持和直接进行行业研究、管理研究项目等。2024年发起的山水研究院专项基金,其目标与功能是通过实地研究推动保护政策制定、投资策略优化及实践转化,促进生态保护主流化;开展自然保护行业的评估与数据分析,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与投资指引;支持科研人员在保护一线开展持续研究,结合国家政策与经济形势,推动针对性独立研究。
为了支持更多扎根一线的自然保护行动与研究,山水公益基金会在6月召开山水研究院及山水社区保护专项基金管委会会议,对于“山水研究院”的研究策略方向进行了讨论,并经过审议,最终对5个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其中包括1个山水研究院专项基金项目,以及4个山水社区保护专项基金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全国多个生态区域,从冰川高原到热带雨林,涵盖金融研究、社区保护与濒危物种监测等多个领域,携手守护生物多样性。
“山水研究院”研究策略方向
1. 以社区为主体的保护关键机制与演化路径:梳理中国社区保护的发展历程,分析典型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挑战,系统阐释社区保护的关键机制与演化逻辑,深入探讨原住民与地方社区在昆蒙框架中的作用与贡献,总结中国本土社区保护的实践经验与全球价值。
2. 全球背景下中国森林保护与利用:从全球视角出发,分析中国森林保护与人工林政策的优化空间;研究林地发展与利用中的生态与社会问题;探讨中国在全球碳汇治理、木材供需与“零毁林”供应链中的责任与影响路径。
3. 中国企业与海外投资的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影响研究:系统梳理中国企业在国内外的环境影响案例,建立ESG与绿色投资的评价标准,推动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中的角色清晰化、责任明晰化、行动路径化。
4. 海洋保护与实践路径探索:关注当前海洋保护体系的空白,开展海洋OECMs识别与实践研究,推动渔业社区可持续生计转型,探索更具适应性的海洋保护策略与政策工具。
资助项目介绍
山水研究院专项基金支持项目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机构名称 |
项目周期 |
1 |
生物多样性金融与主流化 |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2年 |
山水社区保护专项基金支持项目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机构名称 |
项目周期 |
2 |
海南省海南兔监测调查 |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 |
1年 |
3 |
净山净心·慕士塔格冰川苏巴什村社区保护 |
荒野新疆 |
1年 |
4 |
盈江县河燕鸥极危种群监测和保护 |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 |
1年 |
5 |
武汉城区湖泊繁殖水鸟调查与保护 |
武汉市观鸟协会 |
1年 |
山水研究院专项基金
1. 生物多样性金融与主流化-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绿色金融研究
“生物多样性金融与主流化”项目将组织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沿研究并发布年度报告书籍;配合央行与金融监管研究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落地生物多样性友好项目;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等合作,开发自然风险识别工具和地图,支持中资金融机构管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风险;通过在线工具进行试点测试并产出工具试用反馈报告;开展生态/生物多样性信用等创新金融工具研究与试点,探索生物多样性信用在中国实践的可行性并撰写相关研究报告。
资助机构: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聚焦于ESG投融资、低碳与能源转型、自然资本、绿色科技与建筑投融资等领域的非营利研究机构,致力于为中国与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市场与产品研究,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为改善全球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山水社区保护专项基金
2. 海南省海南兔监测调查-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

海南兔 供图/海口畓duō榃tán湿地研究所
海南兔是中国海南省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近年来,受栖息地破碎化和人为干扰等影响,其种群数量持续下降,但全省范围内缺乏对海南兔的系统性监测数据。“海南省海南兔监测调查”项目将结合红外相机调查与访问调查,初步评估海南兔在海南省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栖息地状况及可能面临的威胁因素。
资助机构: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一家扎根海南的非公立研究机构,创立于2017年,致力于为海南省内自然保护地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支持,业务涵盖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生态监测、生境管理、科普宣教、能力建设等多方面,与保护地紧密合作,共同守护缤纷海南。
3. 净山净心·慕士塔格冰川苏巴什村社区保护-荒野新疆

慕士塔格垃圾管理 供图/荒野新疆
慕士塔格冰川是帕米尔高原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但近年来周边环境面临冰川消融、垃圾污染和植被退化等问题。自2018年起,荒野新疆在位于山脚下的苏巴什村开展高原垃圾管理工作。本项目将完成慕士塔格区域物种快速调查报告,提升社区保护认知;通过科普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建立社区参与的可持续保护体系,规范游客与登山者垃圾管理制度;组建社区冰川监测小组,设计与监测结合的自然体验线路。
资助机构:荒野新疆——以志愿者社群为基础、致力于自然保护科普传播的公益机构,2011年由新疆本地自然探索爱好者和保护行动志愿者发起,让自然保护触手可及,在参与中成就更好自己、守护更美家园。前期已合作开展“寻獭发声·守护西北极北”项目,平衡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4. 盈江县河燕鸥极危种群监测和保护-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

河燕鸥育雏
河燕鸥(Sterna auranti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仅见在云南大盈江流域有繁殖记录,种群极少且濒临丧失。本项目将持续巩固河燕鸥繁殖季监测体系,分析种群回归规律、活动范围及繁殖行为;进行栖息地灭蚁和巢保护,降低巢址损毁风险;实施繁殖期救护,提高幼鸟成活率;开展社区宣教,覆盖5个村寨及2所中小学,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提交年度监测与保护报告。
资助机构: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热带区域最西部,与缅甸接壤,邻近印度东阿萨姆,区内有白眉长臂猿、云南娑罗双等热带动植物。前期支持开展“河燕鸥种群保育及栖息地保护”项目,实施监测、营巢环境维护等河燕鸥种群抢救性保护行动,2024年顺利放归全国首只人工救护繁育的河燕鸥个体。
5. 武汉城区湖泊繁殖水鸟调查与保护-武汉市观鸟协会

小䴙䴘巢和割草船
武汉作为国际湿地城市,每年3月至8月有大量候鸟和留鸟在城区众多湖泊,以荷叶、菱角、芡实等水草为家、繁殖筑巢,而水鸟繁殖期与水草生长旺盛期重叠。同期,治理部门为保障湖泊水质,需收割、清理水草,可能对水鸟繁殖及生境造成破坏。本项目通过调查武汉市夏季繁殖水鸟的种群数量、繁殖巢及生境需求等,探索兼顾水鸟繁殖生境保护与水质控制的水草管理模式,提交调查报告及保护建议;面向公众和管理部门,开展湖泊繁殖水鸟保护主题摄影展等科普宣传活动,普及“割草护鸟两不误”理念,推动人鸟和谐共处的城市建设。
资助机构:武汉市观鸟协会——经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的社会公益组织,前身为2007年注册的武汉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武汉观鸟会以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为宗旨,长期开展鸟类调查监测、救助保护及科普教育,累计记录武汉市鸟类超300种;连续多年开展繁殖水鸟相关保护工作,推动调整筑巢期水草收割措施,促进城区6座湖泊水鸟繁殖保护。
感谢所有申请方对生态保护事业的热情与投入,期待这些项目在未来收获成果,让科学研究与保护实践深度融合。
-END-
文字整理/曾麟岚、李希
编辑/史湘莹
排版/李希
*本文来自山水公益基金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联系contact@shanshu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