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修法调查 | 22天,10万份问卷,聊聊这些民间的声音
2020-02-19

截止2月14日0点,我们已经收到了101172份反馈,其中藏语问卷有4078份。非常感谢大家高涨的转发热情和认真的填写态度。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大家的反馈结果如何?整体上,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公众表现出对野生动物修法的关注和支持,但在不同的细则上也体现出一些不同的态度,这些“分歧”目前看来非常值得我们仔细和深入地了解。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展示一些初步的结果,更加细致的分析敬请期待。
01 人群画像

02 相关接触

03 社会认知态度

04 法律知识了解

05 “新冠肺炎”事件造成的态度与行为改变


06 对政策立法改变的意愿

有人留言认为,“合理的‘野味’是恰当的消费需求,合法、正规经营者应当在生态保护和人的安全两方面有保证,关键在于第一加强立法和监督、落到实处!第二做好科普让普通人能够分辨哪些是正规经营。”
有人担心“简单粗暴地立法取缔只会让交易转入地下并黑市化,不仅无法禁绝,更不利于溯源与监管。可考虑以技术手段切断利益源头。”
从上面的评论,也给对政策的思考提供很多借鉴意义。对于人工繁育成熟、检疫合格的野生动物,是不是还应该保留一个白名单,加以区分,从而保障一部分合理的食用需求和产业。

反对者的理由也反映出一些普遍顾虑,例如对于能否食用人工养殖的动物,“部分人工繁育非常成熟的物种,如暹罗鳄,大鲵等不应被禁止”,“有些特种动物养殖能增加农民收入”。



对禁止在动物园之外(娱乐场所、商场、酒店等)展示野生动物活体(含重点保护动物和非重点保护动物)的意愿,91.5%的人持强烈赞成或倾向赞成,3.5%的人选择中立,而5.1%的人不倾向赞成或者强烈不赞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