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蹲的日子,我有点羡慕北京山里的动物们




豹猫:冻jio啊~~~~
虽然北京有过华北豹的记录,但如今山里的野生猫科动物大概只有豹猫了吧。这次有2台红外相机拍到了豹猫。共出镜4次。在冰面上溜达2次,在镜头前匍匐1次,还有1次看上去在思考猫生——“该走哪条路好?”。不知道是不是冰面太滑,优雅的猫步都不见了,小心翼翼的踩着。
豹猫的存在说明尚有完整的食物网存在,豹猫以兔和小型啮齿类为食,算是目前北京周边野生环境中食物网的顶级了。从拍到豹猫的次数和活动状态看,它的食物是比较充足的,说明京西林场的生物多样性基础还可以。为什么豹猫这么重要呢?首先它确实是个猫。猫科和鼬科这样的食肉动物,占据了生态系统的较高层级,一个稳定的食肉动物的种群,就意味着这里还有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如果豹猫变成豹子,那么就意味着这里的有蹄类还相当发达,如果是豹猫,那么起码还有其他的小兽存在。


蒙古兔:我都快到模糊了,豹猫你能追上?
对于豹猫这样的食肉动物,要度过冬天必须解决口粮问题。蒙古兔是豹猫的潜在猎物之一。林场的孙师傅说:“有兔子的地方就能拍到豹猫,豹猫要抓兔子吃”。我们在山梁上的一个兔子屎球球巨多的兽径上放了红外相机,想拍到豹猫和蒙古兔的踪迹,甚至贪心地想拍到抓捕的画面……遗憾这次还暂时上不去那个位点(期待一下)。不过这次有2台相机拍到了4次蒙古兔,其中一只蒙古兔跨过水的画面,真的是身姿矫健快到模糊……

红嘴蓝鹊——自拍达鸟
出镜率最高的鸟是红嘴蓝鹊,足足有 245次。红嘴蓝鹊是北京山区的常见鸟,虽然和喜鹊、乌鸦同为鸦科大佬,但红嘴蓝鹊的颜值可不是盖的:黑脑袋,蓝衣服,红嘴红眼红爪子,还有末端带白班的长尾羽,瞻仰过它容颜的你一定不会忘;它们喜欢十几只集群,又大只又聒噪。不过,红外相机里的红嘴蓝鹊大部分时间单只出镜,还贡献了偷瞄表情包;但偶尔也会一起聚会,元旦当晚就拍到了聚餐4位,显然它们是没有隔离负担的。


苍鹰幼鸟——洗澡水味道不错
带我们放相机的老护林员孙师傅说:“冬天山里干燥,动物都要找水喝,放有活水的地方,肯定能拍到”。借他的吉言,我们看到了喝洗澡水的小苍鹰。(ps:鸟儿洗澡可以保持羽毛干净,降低温度和去除体表寄生虫)。苍鹰,大型猛禽,幼鸟背部羽毛褐色;胸腹部黄褐色,具有黑褐色粗纵斑。所以这只洗澡的家伙是未成年鸟。苍鹰在全国都有分布,鸟书里说,在北京都是旅鸟。可能是山里食物足够,温度也合适,这只亚成鸟没有离开,希望它能长成翱翔天空。

红尾鸫打架斗殴事件
阴面的沟里拍到2只打架的红尾鸫,红尾鸫是冬候鸟,喜欢在地面活动。红尾鸫喜欢吃虫,冬天主要以植物果实为主,是非常优秀的种子传播者。红尾鸫出镜是比较隐蔽的。有一张照片,看的时候以为只有岩松鼠,切换时才发现还有只鸟。除了和松鼠,红尾鸫还和红嘴蓝鹊合过影,还有在红嘴蓝鹊眼皮底下找吃的。打架的视频还是第一次见到,是不是抢我们红外相机的机位打起来的了,233333。


灰林鸮——萌禽捕食
看数据时,我们比较喜欢先挑晚上的。因为晚上空拍的会少点,多数是夜行动物的触发。鸮字辈的大兄弟都是捕鼠能手。说起来曾经在天坛公园的长耳鸮就是鸮家的明星。不过现在城里的环境改造“过于适宜人居”,没有了老鼠,长耳鸮只好搬家了。
拍到灰林鸮的这个机位很调皮,放相机的第一天晚上就空拍了。但随之半个月后一天夜里却拍到了灰林鸮捕食。灰林鸮在这个机位前露了三次脸,两次展现飞翔,一次展现优秀的颈椎。



野猪:拱拱拱
野猪是山里比较大的动物了。目前北京山里没有豹这样大型的食肉动物,野猪也就没什么天敌。野猪喜欢拱地,是为了找到土里埋着的好吃的。野猪一般在晚上出来觅食,这次就拍到了一只晚上拱地的野猪。它在视野范围外拱地,看不到它吃了什么,只能看到它翻出的泥土和偶尔出镜的鼻子,还有飘落的雪花。被翻开的土壤成了白天红嘴蓝鹊觅食的好地方。



斑羚:舔冰大法
斑羚是这次意料之外的动物。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过去的日子里不断遭受着盗猎的威胁,能拍到也是难得。这回拍到了斑羚舔冰,冬天河流结冰后,还可以通过吃雪河舔冰来补充水分。这次只拍到一个脑袋,好期待下次能拍到它的全身照。
斑羚舔冰
果子狸——散步觅食


“今天也要瞎眼”环节
上面的照片大都是同事精挑细选的成果。其实看红外相机照片真的是一件考验眼力的工作,同事经常盯着一张照片疑惑:触发相机拍摄的动物到底在哪儿?邀请大家来体验一下:
👇
第一题
第二题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