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竟然把手伸向了阿尼玛卿神山雪豹的…
想在野外目击到神秘的雪豹是一件需要运气加成的事情,对于常年研究雪豹的我们也如此。不过幸好可以通过红外相机的定点监测、痕迹调查等方式来完成调查,而这其中颇为重要的便是雪豹的粪便。本文的作者是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李雪阳,今年四月份,她和山水、原上草的工作人员一起,去到了阿尼玛卿雪山进行雪豹便便采样。炎炎夏日,一起感受一下在冰天雪地里“捡屎”的体验吧。

阿尼玛卿神山
供图/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 华青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人类干扰小、猎物种群丰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雪豹保护最有希望的地区之一。根据现有调查结果来看,三江源内部主要有七块雪豹核心栖息地,最大三块分别是玉树-杂多-囊谦连片栖息地、阿尼玛卿神山区和年保玉则神山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捡遍这三大区域的雪豹粪便!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三江源各个雪豹种群现状与遗传结构:哪些种群可能承担着延续整片区域雪豹健康发展的重任,不同区域的雪豹是否能够相互“串门”,哪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可能存在阻碍,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它们的迁徙与交流……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这整片区域的雪豹保护。

三江源雪豹核心区内现有雪豹粪便样品分布,核心区参考肖凌云等,2019
我们的采样,开始于果洛州西北部的冬给措纳湖。冬给措纳湖位于花石峡镇,而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区第一次记录到雪豹,就是在花石峡。虽然已是四月中旬,但冬给措纳湖仍未解冻。广袤的湖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还有牦牛在冰上走着。沿湖向东驱车,有一处消融的湖水,原上草创办人阿旺久美老师和我说,这一处是温泉,所以早早就化开了。而仅在这方寸之处,已有黑颈鹤、赤麻鸭、斑头雁、绿头鸭等水鸟畅游其中。

仍然封冻的冬给措纳湖

我们自然也收获颇多,捡了不少食肉动物的粪便,第一次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进实验室(注:用“第一次”来表达格外激动的心情,以前做实验也很积极),看看都有哪些动物活跃在山地里,这其中又有多少是雪豹。我对这批样品非常期待,采样过程中不光发现了雪豹的爪印、刨坑,还遇到了多具岩羊的尸体,有些样品简直就是雪豹粪便的教科书模板,念珠状圆形粪便,里面包含很多的毛发,还有雪豹粪便特有的柽柳树枝。

野外采集的粪便样品
阿尼玛卿的风景
出发之前我还兴冲冲地和师姐讨论直播爬山找样品的想法,事实证明这个想法实在是单纯:一是天气状况不稳定且很多地方都没有信号,二是如果直播大概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在手脚并用面目狰狞地爬山,在山上打滑到怀疑人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在岩石间如履平地的白玛文次。白玛是山水的野外助理,一位生在玉树州结古镇的精神小伙,我们从2018年开始合作采样,到现在他已经熟练掌握了采样流程和数据记录方法,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数可能性。本地人有着比我们更好的体力,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山了解更多,也更清楚雪豹会在哪里生活;借助他们的力量,我们可以到达更多雪豹的栖息地,及时地进行反馈,也让他们更紧密地与这项工作联结。虽然天气这种不可抗因素大大干扰了采样计划,却也催生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采样中的白玛

华青大哥的采样分队
略为遗憾的是,现在因为疫情原因,我们还没办法返回学校实验室开展实验分析工作。我期待着返工后,这一份份便便样品在实验室中解析出对这一区域雪豹的了解:从雪豹这一餐吃了什么,到这片区域栖息着多少雪豹,再到不同区域间雪豹个体的迁徙是否畅通;有了这些基础数据,我们可以勾绘阿尼玛卿片区雪豹遗传多样性现状,阿尼玛卿片区与玉树州片区的雪豹遗传差异与基因交流,都能够得到初步结果,为整个三江源,甚至更广阔区域的雪豹遗传信息添上新的砖瓦。我期待着这次的结果,也期待着再次到野外去收集这所有问题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