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了吗?地图上那块璀璨的绿宝石

云南和藏东南森林保护与恢复
2020-07-10
站在193号界碑面前,护林员指着南边说:“那边就是缅甸了。”放眼望去,对面没有什么高山,明显可见远处正在作业的工地,林子也远不及我身后的茂密。还没回过神来,护林员顺着界碑往东一摆手说:“再那边的林子里,前几年村里人说听到老虎的叫声。”“还有喃样?”我追问道,“还有野茶树,和其他妖怪!”说完呵呵一乐。

遥望山对面的缅甸

中缅边境的界碑

01 孟连: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
从2018年开始,我已经来过孟连这个“好地方”数次了,但很多时候都是一顿饭的停留时间便转车入山。这里地处热带,虽是匆匆经过,而这边陲小镇所呈现的恬静舒适感,却是让人无法忽略的。

孟连街子 来源见水印

少数民族建筑标志:傣族-孔雀、拉祜族-葫芦、佤族-牛 摄影/田一杰

现在的孟连依然按不同海拔梯度居住着傣族、拉祜族、佤(wǎ)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及分支,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支边战士的后代,甚至东南亚各国的居民。辗转间走了走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尝了尝地道的手抓鱼米线,也在南垒河畔踱了踱步,虽然没有傣族妇女如凫般在河中沐浴嬉戏的情景,但从嘈杂的夜市穿过,缅甸大妈那漫不经心的推销,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多民族地区和睦融洽的种种风情。

南垒河 摄影/周嘉鼎

手抓鱼米线  摄影/高梅颖

孟连的新老菜市场 摄影/周嘉鼎

新村的路与党支部 摄影/田一杰

根据2014~2016年的孟连森林二类调查统计,孟连县的经济林面积为21030.8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17.76%,而其中橡胶占89.68%。我们在途经富岩、公信乡的路上,可以看到橡胶林不断延伸,一直到国境线。经过了80年代的橡胶种植,90年代的桉树种植,这些单一经济作物的替代,让好地方的林子逐渐地破碎化。

森林景观:茶地和桉树 摄影/周嘉鼎

项目初期我们在孟连各乡镇走了一圈做调研,想好好看看这片被称为“绿宝石”的地方,却发现一路很多地方都是“人工绿”,只有从卫星照片上去鸟瞰,在难以抵达的林子深处,地图上那如翡翠般的片片墨绿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而这些区域,才是我们要找的“好地方”。

孟连走一圈,卫星照片上那些墨绿的叠翠十分明显

02 黑山:那是原始森林
黑山,就是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对周边保存完整的连片天然林的称呼,是原始天然林,或者次生天然林。黑山也是少数民族的神山,山里流传着少数民族的传说和故事,是有明确禁忌的森林区域。而我们工作的地方,就是靠近中缅边境的腊福黑山。

黑山全景 摄影/火塘文化社龙哥

孟连的森林植被按《云南植被》的分类分为了8个植被型、9个植被亚型和16个群系,从海拔800米以下的季雨林到1800米以上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腊福的黑山也存在大面积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这里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多样性大,乔木上层除壳斗科栲属植物外,还有多种紫树科和木兰科植物,树木高大挺拔,树干枝桠上布满苔藓附生植物,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

附生植物 摄影/高梅颖

在深入腊福黑山的车路上,可以遥望见山坡上种植了石斛、咖啡和茶叶;慢慢到村周边,出现了默默地竖立在村旁的桉树林,明显已久无人问津;当年开垦种罂粟的荒地痕迹还明显可见,再往里走才能远眺到那葱郁神秘的“绿宝石”。村民还津津乐道于自己当年在其中追逐野兽的故事,如今仍然流传着每年老虎会经过这里,却只留下长啸一声的传说。那么,这片原始的森林里是否如村民们所描述的,栖息着难以寻觅的“妖怪”吗?

护林员讲故事 摄影/周嘉鼎

03 着八:寨子里的“头人”
腊福周边的大黑山也是周边村寨的神山。神山在他们的眼中是敬畏的、未知的,这也许就是在保护区外还遗留着如此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原因。

腊福老房子与新景对比

生活在黑山的拉祜族,对于神山的哪些区域可以取材,哪些区域不能踏足,甚至哪些区域不能喧哗都有规定。而这些口口相传的“管理条例”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正在消逝,如同充满仪式感的木屋被水泥房所替代之后,无法传承教育下一辈那些木头得来不易的悲哀。这一套传统的保护管理来自拉祜族的头人制度。头人就是管理寨子的人,有着不同的职能和分工。村民可以向头人咨询某些行为是否合乎古礼,询问梦境或者意外事件的吉凶,以及节日的安排等问题;头人也会负责寨子里的宗教活动,比如给寨神进献香火;同时也负责寨子里的日常纠纷等世俗事务;最后还有一部分职能是管理劳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韩俊魁,2006)

祭祀现场

有幸在村里时应邀到腊福村“着八”的家中,头人其实没有大家所想象的位高权重,闲坐间老人家给我们端上山林野蜜,并把屋里点亮。由于语言不通,请村里年轻人帮我们翻译了来访的目的,头人表示很感谢我们在这里做保护森林的工作,老人家话不多,在我们好奇提问下,说了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森林故事(头人说很多信息都是通过“梦境”的形式传递,难以用言语表述),但大体可以总结为:“对待村背后的神山,事无巨细,都得由头人来把关。”

村里新建的祭祀房

很好奇在这些传统和不成文的规则守护下,当地人还能不能继续保护黑山最后的森林。当我和拉祜族的青年进了几次山之后,发现四通八达的道路虽然已经覆盖了孟连全境,却还未通到这些年轻族人的心中。
04 妖怪:爱唱歌的小年青
扎比是村里的巡护队长(拉祜族姓名中,扎字代表男性,而姓名中第二个字则代表出生时所代表的生肖动物),扎比在外打工转了一圈回到村里,和小伙伴们希望能在村里做点事业,这里的森林提供了古茶树、野蜂蜜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不过他们对这片森林提供给他们的资源和老一辈人的认知已全然不同,对待黑山的态度也和老一辈的人不再一样,虽然都是靠山吃山,但是对这周边的森林已经没有了前人的理解,而是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和扎比他们在山中数日,夜宿山间,他们对山中食材、水源了若指掌,而对于哪些地方能去和不能去也是心中有数。从这个层面来看,黑山还是以前的黑山,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护林员在林间搭棚 摄影/火塘文化社龙哥

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很多都覆盖了边境区域。一方面是因为边境地区的地形、生境的复杂性,也是许多物种的迁徙通道;另一方面由于政治敏感,是旧时兵事相争之地等,鲜有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丰富。然而边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十分迫切。许多区域依然是保护空缺,缺乏本底信息;一些跨国的公路、铁路建设会加剧生境的破碎。

发现动物痕迹

林间兽道

对于我们保护工作者来说,孟连作为云南25个边境县之一,国境线长约133公里,腊福大黑山作为边界线上连片最大、保存完好的原始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和生态服务功能。
这片分布在中缅边境上的“绿宝石”,正是我们在云南尝试森林联合巡护、跨境保护的潜在区域,而建立保护地,促进社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跨境保护,则是有效地保护策略。
 
当然,更不容易忽视的还有当地拉祜族的传统文化里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方式,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现在村里面需要木材得有伐木许可的申请和证明,以前村里需要木材得经过“着八”的允许和指导,甚至落实到某棵树。但如此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和“绿宝石”一样正在离我们远去。

野蜂蜜

腊福水库
巡护队里扎比、扎妥、扎袜等人都喜欢唱歌,我们也是年纪相仿的人,他们有田有房有车有娃,而我却已经秃了。但我们在八九十年代的经典老歌中找到了共鸣。我们都喜欢老歌,而流行在拉祜族小年轻中的拉祜歌曲在山林的夜晚哼唱起来也异常的悦耳动听,这里不难看出他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以及对山林、火塘文化的认同。村里年轻人对待这片森林的态度,让我们看到在这里进行保护工作的希望。

山水将和当地社区共同守护这片黑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