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观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自然观察
2021-10-03
在刚刚过去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 15)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中,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申报的案例“中国自然观察——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在“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全球征集活动”中荣获“全球典型案例”
“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全球征集活动”是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的,活动旨在通过知识与经验的梳理,反映全球各行动主体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发生的在地实践与努力,更是本次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体现。
山水“自然观察”项目的入选,是将基于公民科学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付诸实践和推动保护主流化的展现,也是多方伙伴共同努力的成果。在此,我们正好回顾一下自然观察项目从2014年起的发展历程。
缘起
人类土地和海洋利用改变引起的栖息地破碎化,是引起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采取了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生态红线等的很多空间保护举措,有效保护了大量重要的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遗传资源。然而由于很多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位于保护地之外,缺乏对生物多样性信息的调查监测和分享,因此难以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管理中。与此同时,公众参与监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这部分信息收集、监督、参与的力量也为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
因此,为填补信息空白,支持保护决策,更好地促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从2014年起,山水与多家保护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自然观察”项目,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信息的收集和分享,促进相关数据在规划、投资、环评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倡导其纳入相关政策,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
《中国自然观察2014》发布
山水与多家NGO、保护区、科研院所、自然教育机构等单位共同发起“中国自然观察”项目,对国内生物多样性进行针对性调查,搜集并完善物种本底数据,建立生物多样性共享数据库;基于数据评估现有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公开状况与物种研究状况,分析保护现状和空缺;提高社会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
2014年下半年,山水、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一起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多年来积累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公众自发积累的中国观鸟中心记录,以及世界资源研究所“全球森林观察”遥感数据,试图评估和分析我国2000-2013年森林的变化、中国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分布格局和保护与研究现状,以及保护区对濒危物种和森林的保护状况。2015年初,三家组织联合发布了《中国自然观察2014(征求意见稿)》,后以专刊形式正式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
《中国自然观察2014(征求意见稿)》

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图
自然观察团队成立搭建联动平台
在汇丰银行等机构的资助支持下,山水正式组建成立自然观察项目团队,并与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猫盟CFCA、中国自然标本馆、荒野新疆和昆明市朱雀鸟类研究所(朱雀会)等机构一起成立自然观察联动平台,组织志愿者通过文献提取、自然观察节、专项调查、APP线上提交记录等方式,针对缺乏调查的濒危鸟种、兽类、植物等物种收集分布信息,并汇总在自然观察网站和数据库中(chinanaturewatch.org)。2017年,平台发布了《中国自然观察2016》报告,在2014年报告的信息和方法更新的基础上,分鸟类、兽类、两爬和植物分别展现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并增加了森林遥感实地踏勘和社区保护地故事的内容,进一步展示了社区保护地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补充作用。

《中国自然观察2016》

保护情况最好的物种 & 保护情况最差的物种
物种专题报告和情报调查
在整体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基础上,自然观察平台开始针对重点物种进行专项调查和保护行动分析,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组织相关机构完成和发布了《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和《2019中国水獭调查与保护报告》,2020年也陆续进行了针对刺猬、松鼠、鸳鸯、银杏、寄生植物等城市常见物种的“物种情报”系列线上公民科学活动,呈现在公民科学数据可视化平台。这些信息和数据既提供给相关政府、学术机构、资助者以用于研究、保护和投资决策,也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对自然的观察和保护中来。
《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
《2019中国水獭调查与保护报告》
将生态数据应用于推动主流化
目前自然观察数据库收录1985个物种,超过37万条分布记录;超过了7类保护地,共1162个数字化边界;建设项目环评数据,提取自220万条建设项目环评公示信息的建设项目环评数据,2013-2020年共18.2万条;先后发表学术文章11篇。数据库也与微软中国、阿里巴巴技术公益、华为等合作伙伴进行技术合作,优化提升大数据整合和分析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让生物多样性的信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决策中,自然观察平台主动探索推动生物多样性数据工具在政策法律和金融投资中的应用。2020年,我们与战略合作伙伴广州绿网、自然之友、华泰证券一起,在自然观察数据库的基础上,与环评数据链接,开发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工具(BiA),在第一届“一个长江”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发布。这个工具可以用于查询项目所在区位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并计划进一步探索应用于对企业ESG表现的评估,指引更多投资者和企业本身能够有易用的工具来考虑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20年,由华泰证券、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以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一个长江”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旨在推动资本市场与生态保护对话。本次论坛上还发布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BiA)工具。
致谢
此次入选COP15 “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是对“中国自然观察”项目7年来工作的肯定,离不开所有参与过的项目同事、公众志愿者、合作伙伴、政府在想法、行动、数据、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也体现了,在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框架中,数据分享、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希望继续与伙伴们携手同行,也期待新的伙伴的加入,共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继续努力!
联合发起及合作伙伴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广州绿网|自然之友|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原上草|朱雀会|中国自然标本馆|猫盟CFCA|荒野新疆|上海青悦|美境自然
支持伙伴
华泰证券|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微软中国|Mindspore|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保护国际基金会|高德地图|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汇丰银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玉树州林草局|爱德基金会|阿里巴巴技术公益
-END-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