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育增爱,携手未来

大熊猫与森林保护
2022-09-15

2022年7月22日,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的李子坝村,举办了碧口生态体验小区的首场本土自然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以“可爱的李子坝”为主题,历时三天。整场活动围绕李子坝的特色茶叶文化和生态文化进行了精细的自然教育课程设计,意在让本村的青少年打开五感,从多方角度深入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感受自然,尊敬自然,热爱自然。

 

李子坝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镇,岷山山系最南端的尾末地段,是甘肃省有名的陇上茶叶之乡。2020年6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碧口片区被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评选为首批生态体验小区之一,而李子坝村是最重要的组成区域之一。李子坝是白水江片区唯一一个地处岷山南坡的村庄,村庄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东与四川省青川县接壤,南与四川省东阳沟自然保护区毗邻,西与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相连。该区域在促进大熊猫、金猫等物种基因交流和行为活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李子坝是碧口片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分布有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金猫、林麝、红豆杉、珙桐、水晶兰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以及我国特有珍稀两栖动物文县瑶螈。

李子坝村地理位置特殊,紧挨四川省青川县,自然资源丰富,又是青川县城的水源地,生态关键性无比重要。在2003年组建了一个23人的森林巡护队,这些年来,巡护身影遍布每座山的沟壑、长坡。巡护队员们用十九年的青春岁月换来了家乡的绿水青山,生态平衡。现在的李子坝一片生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被完美诠释。从今天生态环境的视觉角度来看,一个森林覆盖率超过90%的村子,是名副其实的陇上茶乡小江南。后来,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如何利用优良的自然生态为村民增收?这些好的优势又该通过何种方式被推崇?成为当地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习总书记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从而有效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复兴,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所有社区的发展目标。

在李子坝社区,茶产业是村里最重要的生计来源,虽然有产业支撑,但又都太单一,没有有效的二、三产业作为辅助。茶产业又是季节化的产业 ,农户除了在一年四季中的春夏两季中有稳定收入,其它秋冬二季基本闲置在家。但近几年来,随着周边地区大刀阔斧地开始发展茶产业,导致茶叶市场竞争日益突显,原本具有优势的李子坝茶叶,在激烈的竞争中,产业优势逐年被削弱。当地很多农户在采摘了春季头道茶叶后,在家庭经济压力的迫使下无奈地选择外出打工以维持家庭的生活支出。

扶贫项目落地,李子坝迎来发展新机。

2021年,李子坝被列为第一批自然教育示范地。结合自身良好的社区基础和生态优势,具备展开自然教育的潜质,华泰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爱德基金会和上交所基金会支持的项目落地李子坝社区,给李子坝社区带来发展机遇。结合特许经营,社区开始和白水江管理局、山水共同合作探索,开创白水江社区自然教育的先河。项目开始初期,由于李子坝社区对自然教育这一项目没有发展经验,缺乏相关人才,留在村内的都是一些只会做普通农家活的农民,因此社区居民对发展自然教育这一未知新事物满怀担忧。另一方面,李子坝社区的发展长期以来只能紧靠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相关政策的支持,走特许经营的道路。茶产业日渐凋落,社区居民们青山绿水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梦想只能用眼干巴巴地看着,而不能通过有效的实际行动去兑现。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自然教育呈现出逐渐取代传统教育而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流趋势,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有满足相关条件的消费群体,能够支撑起这个崛起的新型行业。但对于像李子坝这种较为偏远的山区,各种条件相对落后,社区百姓对自然教育都只能从浅意上进行理解,更别说发展自然教育。条件暂时地限制不代表自然教育不能发展起来,事实上,李子坝自然条件优越,再加上有相关政策支持,发展自然教育还是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因此,在这一年里,李子坝社区针对自然教育展开积极地与探索,在加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鼎力支持,带领社区人员前往自然教育机构学习,参加正规机构的全程培训等等,让社区百姓深入地了解到了什么是自然教育。

一年积蓄,终迎“花开”。

今年7月,在白水江管理局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支持下,李子坝启动了本土的第一场自然教育活动。在活动筹备前期,社区就成立了自然教育核心团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李子坝社区双方的代表坐在一起,大家各抒己见,纷纷阐述了各自的建议和想法。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开展自然教育的李子坝社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也正是因为难才让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显珍贵。受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等多因素的影响,本次自然教育活动仅限本土人员参加,在村内招募初高中的学生参与活动。无论是活动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是本社区的人,这对于社区团队来说,疫情防控和活动设计的压力会减小很多。同时,社区也正好借助这次活动让社区总结经验,打好基础,为以后接待外来团队做好准备。在白水江管理局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全力支持下,社区团队信心倍增,一场自然教育活动就这样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活动举行前一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海燕就带领着团队,早早地赶到了李子坝,就课程设计、路线踩点、后勤准备等各个环节细节与社区相关人员一同商讨制定。在分配好每个人负责的任务和环节后,大家就各司其职,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做着不懈努力。

 

22号,李子坝首届自然教育正式开营,此次活动由李子坝全村的23名学生和7位自然导师组成。第一天的活动内容是师生、生生互认。通过做游戏,分组下派任务等方式,让大家熟悉彼此。虽然大家都在一个村子,但不是人人都互相熟知。通过一系列的任务,让大家相互协作,增进感情,仅用一上午就营造了良好的开营氛围。当日下午,以对家乡茶叶文化进行追溯作为主题。整个课程设计包括对茶社、茶叶发源地进行历史讲解开始,然后开展采茶比赛,体验李子坝最原始的手工炒茶再到最后每个人都品尝到自己采的茶叶。在活动中,每位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从五感中感受家乡与茶叶的联系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享受每一个环节带给他们的独特感受。

第二天是一场森林徒步和巡护员体验课程。在一条3公里的线路上,每一位参与者都是巡护员,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植物科普到巡护员的工作体验,让大家对家乡的自然保护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中,黄土梁线路格外让学生们体验深刻。这条路既是一条很好的自然教育体验线路,同时也是一条百年前的古骡马商道,美国著名植物学家洛克,也曾到过此处,并在黄土梁上留下了珍贵照片。曾几何时,这里是甘川两省通商的必经之路,也曾繁华熙攘,热闹非凡。今天的我们虽然无法再看到当时的人文盛况,但走在这条道路上,依旧能探访古人足迹寻觅那些散落在古道上的故事。

 

第三天是活动的最后一天。在上午,自然教育的师生开展了一场针对本地国家二级特有物种“文县瑶螈”的调查,大家来到了青树子社老窦家的老宅处。老宅旁边有一个常年蓄水的泥水坑,浑浊的泥水中时而冒出像蝌蚪一样的黑黑脑袋,这便是“文县瑶螈”。在村里,人们习惯把这种动物称为“山娃娃鱼”。因为从外形上看,此物种酷似娃娃鱼,也就是大鲵。但体型却比大鲵小太多, 成年的“文县瑶螈”体型只有10厘米大小。同时,在这里,导师们给学生安排了对“文县瑶螈”栖息地的环境调查和数据收集任务,这让同学们对自己村里的明星物种的习性与生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自然教育中增进对家乡与自然的热爱,未来,蓄势待发。

一指弹倾,不知不觉中,结营时间悄然来到。师生们还沉醉在李子坝的山水之间时,自然教育课程结束的铃声已然响起。当大家坐在一起,意犹未尽地分享各自在这三天走过的,看到的,真切感受到家乡山水人文时,每个人都用上了自己积累的最好的词语来形容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导师们与活动组织人员看到每位小朋友由内而发地浓浓乡情,不由得感触且赞叹到“李子坝的未来是有希望和活力的!”一代人传承一代人,有关李子坝的美丽故事将永远传承,人与自然的相处会更加和谐。来自青崖关社的石远嘉在她的日记中写到:尽管夏日炎炎,仍挡不住我们去探寻自然之美,求知家乡故事的坚定步伐 。三天中,我们去找古树,品味家乡茶的历史,亲手采茶,制作茶叶,体会这醇香的来之不易,去当一天小小巡护员,走上巡护样线,聆听李子坝的护林故事。此刻起,一颗想保护家乡的种子悄然发了芽。三天时间,对于我们意义非凡,让我们更爱这片可爱的山川,更爱我们的家乡李子坝。看山头初日缓缓升起,李子坝的未来必定有我们。那如画的山川,那清幽的茶园,将由我们继续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