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貉口普查”反馈 | 近300人的夏日两夜,有你有我

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
2023-08-21

7月,一年一度的上海“貉口普查”落下帷幕。在54位领队的带领下,200余位志愿者在两天晚上参与调查了90个小区。目前据不完全统计,47个小区有貉出没,共回收了超过350份居民态度调查问卷;217位参与者对本次调查活动体验的平均分为4.55分(满分5分)。我们将在整理和分析之后,与大家分享更详细的调查结果。

貉口普查小队部分合影

217份反馈表中,有新伙伴第一次参与山水活动后的认可与相见恨晚,有老朋友对于活动组织的切实建议,有对于人和野生动物关系的反思,也有对于贴纸、T恤和徽章等活动周边的喜爱。以下,是其中的部分感想(均为志愿者的个人观点,括号内容为整理时编者添加)

居民口中的貉

可一

其实我们相当于只是听见到貉的居民描述了貉。那种感觉很神奇,像是人类学家去某个原住民地考察,那里的居民说貉会咬掉猫的脑袋,这真的有一点奇幻色彩…很好奇人们没发现它们的时候,他们都在干些啥…

Tina,HR,50岁

我们在访谈居民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位70岁的居民在他的小时候和在苗圃上班的时候,经常会见到貉,我们被他所说的经历所吸引,这让原本一位因上班拒绝了我们调查的保安,也开始分享冬天他在上夜班有时会看到小区大门外有2、3只貉跑动的情况,听到这些信息,我们很开心、很兴奋。我们希望城市里有更多的生物朋友现身,这里也能有它们生存之地,我们能够和谐共处。

张彤彤

通过这两次调查走访,发现上海市民对貉的认识两极分化还是非常明显,有市民看过媒体上的宣传,但也有的市民第一次听说。我也发现这两次调查中普通市民对野生动物容忍度尚可,知道其中科学科普的知识后还是比较认同城市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相关宣传的。

摄影/王放

推推

晚上一个人走样线,拿着滚烫的手电筒到处搜寻,恍惚间不觉得自己在城市里,而像独自身处野外的丛林里一样,感觉很奇妙。居民访谈下来,几乎所有的人不是对野生动物漠不关心,就是害怕动物会不会对人类有负面影响,我想说人类什么时候才能从人类中心主义中走出来呐。

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门口的自然观察者

认识到观念的多样化,向小区居民的询问中,热心一点以为谁家的小宠物丢了;也有表示对自身安全、对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担忧,也是后COVID-19 下的真实反应。公众对于貉的知晓度并不如以为的高,怎样看待城市里的non-human species,以及人在其中的位置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黎雨明,自然保护工作者,26岁

我发现在中国实践城市生物多样性还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可能提高公民对野生动物共存这件事的接受度,不仅要做好科普,要告诉公民这些野生动物没有病毒,也并不会主动伤害他们,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中也需要培养“人类与动物都是大自然孕育出来的瑰宝”这个概念。调查中发现很多居民会因为貉与自己家的宠物打架,或者貉突然冲出来吓到自己家的孩子,而厌恶貉,并造成了对貉片面的认知,甚至和物业告发要求捕捉或驱赶这些野生动物。这些观念的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人类主义为中心的思想。

摄影/吴晓菊

零数据也有意义

三三,图书编辑,34岁

第一次貉口普查带了女儿一起,虽然没看着貉,但在跟叔叔阿姨们的聊天中,她知道了貉是什么样子、吃什么(小朋友非常担心它吃人哈哈),人与野生动物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算是在小朋友心里种下一颗好奇的、自然友好的种子。此外,两次调查结果为0,从某种角度看,也刚好让孩子看到了科学调研真实的样子——并非一蹴而就,包含无数次失败、坚持和探索。

草头

虽然没有看到貉,但是在夏天参加这样一场公民科学家调查活动,似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又多了一点点的了解

兔子,市场,33岁

了解到调研的辛苦性,不是每次调研都会有收获,起初的设想是会看到很多貉,但是发现实际的调查过程很多时候一无所获也是一种常态,也属于调查结果的一部分。

正在调研的志愿者 摄影/谢汉宾

陆莹,学生,18岁

能参加这次活动真的很开心很开心!!真的很高兴自己能为貉在上海的分布调查尽一份力。我们组的大伙都挺棒的,有点可惜的是同伴见到了,自己遗憾错过了,不过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明年会再来的哈哈哈哈,看见了是一件很幸运的事,看不见可能才是常态,对于貉它们来说或许看不见才是更好的事情。我以前只听过它是上海本土的野生保护动物,也知道它在我们松江有分布,不过我却没想到它的分布竟然还挺多。当我在很多位居民的口中听到:有啊,我们小区还挺多的,甚至在保安大叔的手机里看见了被拍到的貉的尸体,我深切的知道了原来野生动物也可以离我们的距离这样近。

人 貉 猫

卢蛋蛋

连着两个周末去上海参加今年的“貉口普查”活动,尽管两次调查都遇到下雨、在所调查的小区也没遇见貉,但是依然很开心很开心很开心!在雨中,我和队员们一起走样线、访居民,一起交流城市野生动物保护的感受。我很喜欢这次活动的纪念徽章——当一束光照向前方,一只貉出现在眼前。这束光照到了貉貉,也照进了我的心里,更希望照进更多人的心里——正如猫盟所说的那样:修复荒野与人心,这个蓝色星球从来都不只属于人,万物共生共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智猪,学生,27岁

貉与人的关系比我以前想象的近得多、复杂得多,尤其是亲眼见过和看到群友不断发布的照片之后,城市并不等于和“野生”断然分开

摄影/王放

一辉

从本次实际调查跟与小区中居民的访谈中看出,很多地区的貉并没有先前几年市民所担忧的那样种群数量持续增长,而是在食物、巢穴、领地、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甚至很多在20、21年曾经有貉的小区,在本次调查中并没有再次发现。貉进貉退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其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跟人自身的行为息息相关,其中的规律值得我们持续的调查。

黎雨明,自然保护工作者,26岁

城市里的流浪猫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调查几乎成为了一次猫口调查。这样大量的流浪猫,而且持续性的受到人类的投喂,对于在城市实现野生动物多样化,其实也可能是个隐形的阻力。不仅因为他们会捕杀小型野生动物,而且也因为人类对猫咪的偏爱事实上的造成了对部分野生动物(貉,刺猬等会与猫咪竞争的动物)的敌视。

蚊子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感觉在没有貉及不常见到貉的小区里认识、了解这种动物的人屈指可数,让我觉得对于本土动物的科普任重而道远。同时在活动中也见到了因随意投喂流浪猫而导致小区流浪猫泛滥的场面,严重挤压了其他动物的生存空间,由此可见,拒绝投喂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基本方式

小区内的流浪猫 摄影/推推

口口相传,从参与到分享

Ashlyn

我是通过热爱动物的姑姑知道山水本次活动的,毕业旅行来上海正好参与这两次调查。虽然没有发现貉也没有采访到见过貉的居民,但小区中居民的友善的态度、有趣的反应以及细雨中湿润空气将被我一直珍藏在记忆中~

诺基亚

有朋友看到今年我又参与这个活动就问起类似为什么要干这个事之类的问题,于是进行一番科普,还有不少看到新闻的公众号文章后发给我看的朋友,于是又进行了一番科普。大家都对貉很感兴趣,并且很认同貉口普查的意义

晓十三,广告人,31岁

去年第一次和同事一起参加,两位妈妈从一开始不放心晚上开车,到后来直接和我们一起走样线寻找貉,今年的两次也都是(妈妈们笑称忠实粉丝),已经在考虑明年如果还有貉口普查一定要给她们也报名。另外今年一开放志愿者招募就发给了同学,虽然她两次一只貉(都没看到),但是我想说一些小小的努力可以扩散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参与进来,就很有意义

淦淦,野生动物爱好者,24岁

我和朋友以及家人都分享了本次经历,分享了观察到貉的视频以及照片,让他们了解貉这种生物,并且在网上找了一些浣熊与貉的区分标准,并且告诉了大家貉的习性,并不会主动伤人,大家看到貉无需惊慌,但也不要盲目投喂,不然会造成数量泛滥,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这并不有利于人貉关系的良性发展。

摄影/淦淦

祝慧婷,外企职员、野生动物爱好者

人跟貉,貉跟其他野生动物,貉跟流浪猫等等的关系都不是完全对立的,像一张网,任何看似微小的举动都会造成很多蝴蝶效应。原本以为貉貉话题已经扩散度很高,然而还是有非常多的市民没有发现貉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对貉也完全不了解。以后也会继续以自己的方式,给不了解貉的人做科普。

ultrachao,关心动物的志愿者,31岁

平时自己也在上海动物园做科普志愿者,有时会在乡土区貉展区的岗位,感受到真正想了解貉的游客非常少。不论是貉口普查还是动物园志愿者,不论是面对居民还是游客,我都会尽自己所能,能科普一些是一些。这些经历使我深深感受到自然教育科普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能看到居民游客愿意驻足倾听我们的科普讲述,看到这么多志愿者大家共同参加,自己还是非常高兴的,至少大家都在努力变好。希望全民自然意识能够提高,人们能正确看待野生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

 

摸索两年,我们似乎蹚出了一条路

黄静,资深阿康,35岁

很喜欢此次的贴纸和T恤,可以降低居民戒心,增加亲和力,对访谈很有帮助。

貉口普查贴纸

Tina,HR,50岁

这次调查活动,我感觉主办方准备充分,有视频培训,有领队带领和说明,这些信息为我们在访谈小区居民和走路线查看环境时,都可以完成和应对。

淦淦,野生动物爱好者,24岁

整个报名、参与以及培训的过程非常的顺畅,也很流程化。

xxr

领队和组员都很友善,与他们一起参与志愿活动很开心。比较可惜的是两次调查都赶上下雨都没有看到貉。T恤和纪念徽章的设计很棒!回家的地铁上把玩着获得的徽章还挺有成就感👍

貉口普查的纪念徽章

李煜玮,心理咨询师,39岁

组织的培训太好了,科普内容,工作安排,物料支持,后勤保障都非常有序,小伙伴们也特别棒,大群里的讨论让我看到不同视角与观点(尤其是猫貉冲突),大家分享的貉的视频照片也让人大开眼界,山水组织的工作人员、林业部门的领导及成员和王放老师的参与让我感到大家工作好细致落地,凝聚感超强,是次让人难忘的经历!

王柏,牙科诊所从业,49岁

非常喜欢,已经参与两年志愿,如果可以,准备坚持十年


再次感谢每一位参与“貉口普查”的朋友!同时也感谢合作伙伴上海自然博物馆、城市荒野Studio,支持方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华泰证券、华泰公益基金会对貉口普查的大力支持~

如果您在上海遇到了貉或狗獾,请扫左侧二维码提交“貉家獾乐”情报;如果您想告诉我们您对貉的态度、与貉相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请扫右侧二维码~

-END-

文字整理/冯一迪、庞静怡

排版/赵博雅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