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2023年第三季度简报|秋韵悠扬,山腴水长

2023-11-17

斗转星移

2023年第三季度悄然而逝

向大家汇报本季度山水的工作

ps:我们2022年的年报也已新鲜出炉

欢迎点击链接阅读下载

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社区保护·雪豹与草原保护

昂赛大猫谷的繁忙夏日

7月份,夏日的昂赛大猫谷迎来了最美的季节,也进入了异常繁忙的接待高峰。来自世界各地的40个自然体验队伍,134位体验者到访大猫谷,实现总收益32.4万元,其中接待家庭的直接收益为14.58万元,其余收益将分配用于社区公共利益及自然保护。

另一方面,大猫谷也进行了食宿标准化评估和提升,我们与乡、县相关政府部门入户评估各接待家庭的旱厕设施及卫生情况,结合市场反馈以及接待家庭的能力,大家制定了食宿标准及可参考菜单,同时进行成本核算,在标准化的同时确保接待家庭仍有足够的获利空间。同时,大猫谷的合作社管理也日趋规范化,预计在年底开通网站端的预定和支付一体化,并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规范化财务管理。

溯源澜沧江:地青保护地

地青保护地位于澜沧江源,有潜力作为澜沧江这条国际河流溯源的自然体验目的地。9月初,我们邀请到了解自然文化的牧民讲解当地的景点和故事,组织接待家庭和解说员们进行试体验行程安排和讲解规划的训练。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体验,经过公开招募,最终9名志愿者来到地青保护地参与试体验。在总结会上,大家都分享了对藏族人民自然观的感受,也对接待模式提出了宝贵建议。

本季度,我们还邀请了山水资深顾问Terry Townshend面向地青牧民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训和向放置、维护红外相机的社区监测员颁发了奖牌奖状。感谢蚂蚁森林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地青保护地的大力支持,欢迎大家关注蚂蚁森林东觉涌、君乃涌、然者涌保护地。请大家期待未来推出的地青自然体验吧!

玉树州囊谦县金钱豹调查

金钱豹是全球分布范围最大的野生猫科动物,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它们种群的活力反映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陆续通过红外相机和遗传学等方法,对青海省金钱豹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状况开展调查。7月,我们在囊谦县组织监测员进行红外相机监测培训,增加布设红外相机33台,覆盖面积增加400平方公里(5km*5km*娘拉乡16个格子),同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金钱豹历史及现在的种群规模、活动节律和生活状况等。至此,2023年我们已在囊谦县累计布设98台红外相机,希望能对本地的金钱豹种群有更多了解。

阿里野牦牛调查

受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委托,我们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开展野牦牛与金丝野牦牛种群数量及分布状况调查。本次调查累计记录到野牦牛800余头,金丝野牦牛100余头。随后,我们在阿里地区改则县、日土县再次完成了野牦牛交配季野外调查。在此次调查中,累计记录到野牦牛650余只,金丝野牦牛40余只,其中记录到最大的一群野牦牛数量达到了210余只。

8-9月正处于野牦牛繁殖季,在人兽冲突访谈中,大部分牧民表示野牦牛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已产生了一代家牦牛与野牦牛杂交个体难管理、野牦牛混群现象逐渐增加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管理部门在日土县设立了金丝野牦牛核心栖息地,禁止牧民进入放牧。之后我们也将继续关注该区域的野牦牛季节性迁徙,以及保护与管理措施的相关问题与进展。

熊出没!如何解决人熊冲突问题

在青藏高原地区,近年来棕熊进入牧民房屋甚至是乡镇觅食的事件频繁发生。今年7月,在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我们在棕熊经常出没的丁青县当堆乡、洛隆县俄西乡政府驻地安装了防熊预警系统。在10个棕熊经常进入乡镇的位点,我们依靠实时回传红外相机拍摄闯入物种,上传至预警平台通过AI识别出棕熊,最后发送实时短信至居民手机,以此降低发生棕熊伤人事件的风险。在一个月内,系统已成功完成858次防熊预警,准确率达98%。后续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预警系统,探索科技防熊的有效措施。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支持下,我们从2022年开始与昂赛乡共同建立了社区人兽冲突防护基金,选择了26户防熊示范户进行房屋防护和预警措施的尝试和评估。今年所有防熊措施安装完成,共采取了电围栏、刀片围栏、门窗刀片围栏加固、门窗铁板加固、钢板房、置物高架台、铁皮箱、实时回传红外相机、自定义声音红外相机与声光超声波一体驱赶器10种措施,并持续进行成效评估监测。从结果来看,目前电围栏、门窗刀片围栏加固、门窗铁板加固和钢板房的效果较好。预警加驱赶的装置虽不能有效驱赶熊的进入,但实时回传红外相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进屋遇害的风险。

社区保护·大熊猫与森林保护

大古坪保护地

山水研修生在今年2月与佛坪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大古坪村民们共同安装的35台网格化监测红外相机已于本季度全部回收。红外相机影像数据表明,大古坪是大熊猫、中华鬣羚、凤头鹰、秦岭羚牛等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这里开展监测。

蚂蚁森林大古坪保护地线上巡护已经登陆支付宝平台,欢迎大家来“偶遇”独具特色的棕色大熊猫。作为保护单位,山水将继续携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佛坪县林业局以及大古坪村村委、巡护监测员一道,探索社区与大熊猫的保护和共存经验。

火溪河流域又发现水獭了

自2019年起,火溪河流域就常有村民目击水獭,除小河村村民用手机记录到一次外,其他均为村民目击。2023年7月,我们回收了在爱德基金会支持下安装的平武县火溪河流域的河道水獭专项监测红外相机,历经1年的不断“蹲守”,安装于关坝河道边石洞中的红外相机终于拍摄到了清晰的水獭活动影像。水獭是河流生态健康的指示物种,它的出现意味着火溪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粪便、爪印等等水獭痕迹仿佛在难窥其真容的监测工作者们的心上“抓痒”,好在历经一年“漫漫寻獭路”,终于觅见其“倩影”、寻到其“老巢”。

云华村的野猪问题

在云华村,野猪侵扰农田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我们与村民一起试点安装了玉米地野兽防护电围栏装置,通过长期跟踪以检验防治成效。西南山地的森林农田地形复杂,道路不便,突袭的大雨或飞速生长的杂草、强度不够的导线都可能导致电网暂时失去效用,它需要本土村民和村委共同配合定期维护。这次尝试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更多的试验与不同手段介入,但试点的最终效果相信也会为未来解决这里的人兽冲突提供更多经验。

蜂蜜收获了!社区养蜂技术提升与蜜源植物调查

入秋,养蜂人收获了今年的蜜糖,养蜂也随之进入到秋季管理的重要时期。由平武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山水协同平武县木皮藏族乡人民政府和木座藏族乡人民政府,对火溪河流域的53位蜂农进行了秋季的养蜂技术培训。养蜂技术专家们纷纷分享了秋冬季中蜂管理技术要点,并和蜂农们到蜂场实地讲解探讨技术细节,当地龙头企业负责人就后期蜂蜜销售的问题和大家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希望通过持续的养蜂技术培训,更加有效地为明年的蜂蜜产业积蓄能量。

本季度,我们也招募了志愿者参与完善蜜源植物科普资料和本底数据的调查行动。两天的野外调查,我们收获了诸如雨夜廖、红果黄鹌菜等206种秋季仍在绽放的蜜源或开花植物。野外穿越间隙,志愿者们参与了用于蜜源植物科普的滴胶手工创作并与本土养蜂人交流。感谢浦银安盛“浦”公英慈善信托“零碳家园”计划和爱德基金会对活动的支持。

社区保护·云南和藏东南森林保护与恢复

苍山综合科考

7月,在苍山管理局漾濞分局和金盏村委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金盏村13个村民小组的社区调查,从社会经济、人文资源、地方生态知识及生态旅游资源等方面对社区21位关键信息人进行访谈,完成21份访谈录音整理和2份社区本底调查信息,同时完成金盏村周边植物调查,编写名录约400余种,收集相关植物图片素材若干。调查中,我们看到社区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也看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神奇昆虫在哪里——苍山洱海地区公民科学活动”于7月29号在大理大学开展线下培训,鼓励公众收集并上传苍山洱海地区的昆虫数据。截止9月11日,数据后台共有20名活跃公众,146条记录,361张照片。同时,我们开展了昆虫观察带领活动,在苍山东坡的桃溪谷、波罗寺、玉带路上和公众一起进行了昆虫观察。除了昆虫照片,大家也一并记录并上传了昆虫所在生境、寄主植物、观察时间、观察地点的海拔、经纬度等信息。三次活动共计有40人次参与。希望公民科学昆虫观察活动的开展可以贡献于苍山科考昆虫本底调查,同时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昆虫隐秘却丰富的生活。

遮荫大树下,孟连咖啡种植的未来

7月,受YSCC云南精品咖啡社群公益项目邀请,山水联合样方生态科技对孟连5个咖啡庄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项目还在起步阶段,但我们已经在咖啡地及周边地区发现了包括剑叶龙血树在内的9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及蛇雕、领角鸮、凤头蜂鹰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咖啡种植园的生物多样性令我们感到惊喜,我们将针对不同样地制定补植遮荫树的方案,希望通过倡导种植生态林和经济林,减少咖啡种植者对单一作物的依赖,丰富他们的收入来源,同时采用“田间套种”“立体农业”等方法,改善咖啡种植地的土壤和周边环境,提升咖啡品质,减少因极端气候带来的损失,在依赖咖啡种植生存的地区,发挥森林的多重效益以提升气候变化应对的生态功能。

“我们的澜沧”生物多样性监测

9月,我们对普洱市澜沧县国家森林公园大岔河片区布设的22台红外相机进行了数据回收及维护,共回收数据54.6G,其中拍摄到了印度野牛、黑熊、豚尾猴、豹猫、赤麂、白鹇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此外,新增监测位点两个,以更全面地监测该片区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澜沧”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得到了华泰期货有限公司、华泰公益基金会的支持,我们将持续对澜沧县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墨脱格林村兰花回归

8月,我们与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市人大驻亚让村第十二批驻村工作队、亚让村村委会等单位合作,在墨脱镇亚让村联合举办了首次兰科植物恢复活动暨自然科普基地“兰花家园”启动仪式,以持续恢复兰花的野外种群并推动开展以兰花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和自然科普。

本次活动共计44户村民自愿捐赠本土珍稀兰花200盆共428株,我们为兰花编号、记录捐赠人、划分放归及管护片区。在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亲手分区将兰花放归至“兰花家园”后,我们也明确了后续兰花管护职责。希望通过兰花归野的一系列活动,能够逐步增加村民们对兰花及其相关保护政策的了解与认识,提升村民参与兰花保护的积极性。感谢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金公益基金会对于本次活动的支持。

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及公民科学

自然北京绿道生机驿站

绿道“生机驿站”营造开工了!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海淀区范围内和公众志愿者一起考察城市绿地,帮助园林绿化部门确定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廊道和保护目标。本季度,我们与北京大学合作,在海淀区开展绿道“生机驿站”和公园“生机岛”的营造与调查监测工作。本底调查、确定选点之后,在施工单位师傅们的帮助下,我们在三山五园绿道沿线种植了20片本土蜜源、食源植物,荆条、太平花、接骨木等灌木已经扎根,草本野花刚刚开始发芽,大家如果经过海淀公园-北坞村路-闵庄路一带的绿道,可以留意是否有访花昆虫光顾这些植物。

2023年北京传粉昆虫调查

随着时间进入7月,和酷暑同来的还有缤纷的传粉昆虫们,彩带蜂、无垫蜂野蜂飞舞,赭弄蝶、豹蛱蝶蝶影翩翩。本季度我们完成了2023年调查季的全部活动,这十余场跨越了艳阳高照和秋风瑟瑟,志愿者朋友们不辞辛劳地在花丛中试图捕捉、记录每一位路过花丛的昆虫访客。随着户外调查季的结束,2023年的传粉昆虫及蝴蝶调查活动也走向尾声。接下来,我们要汇总、整理这一年志愿者朋友们辛苦收集到的数据和图片,并尝试建立传粉网络数据库,来为后续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雨灾后重访京西保护地

7月末,一场暴雨席卷京津冀地区,北京门头沟山区受灾严重。蚂蚁森林京西保护地就位于暴雨漩涡中,本应是常出野外的夏季,我们却因交通中断一个多月没有再进山。9月,当我们再次回到这里,虽然已经过一个多月的抢修,但眼前的景象仍比想象中严重。沿路上永定河中的清淤工作仍在进行,远处山体滑坡留下的印记清晰可见,个别路段还蓄积着仍从山上不断流下来的水。地势低洼处的居民楼,一二层几乎全被掩埋,京门铁路木城涧段坍塌,千军台社区一带散落着床垫、衣物、装饰画、锅碗瓢盆等物品……部分路段路面损毁尤其严重,大家试图通过一些记忆中明显的标志物辨认位置。随着交通逐步恢复,我们在京西林场的工作将继续开展,希望这里居民与动物的生活能早日回到正轨。

没能回到京西的时间里,我们以京西林场的动物为模特,编写印制了《北京山区野生动物痕迹辨识手册》,电子版也已于近日上线。

水獭解说牌在玉树市区落成

在玉树市生态环境局的支持下,10块水獭解说牌在玉树市中心——扎曲河两畔的康巴风情街落成。这套解说牌的内容结合了我们自2017年来在玉树做水獭调查的成果,图文并茂地向大家展现欧亚水獭在玉树的习性、栖息地及种群状况。

在玉树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以及字节跳动、华泰证券、阿拉善三江源项目、爱德基金会、Cell Signaling等单位的支持下,玉树水獭的生命故事得以呈现。欢迎大家来玉树康巴风情街打卡,漫步在这个大陆最容易观察到水獭的城市,探寻水獭的足迹,和我们一起推动打造玉树“人獭共居城”。

上海金海湿地调查首次发现赤链蛇

金海湿地的调查每月仍在有序进行,在刚入夏的7月,我们与30多位志愿者一同完成了鸟类调查、传粉昆虫调查以及两爬调查。传粉昆虫调查小分队记录了15种传粉昆虫,蜜源植物醉鱼草吸引来了青凤蝶、黄钩蛱蝶、意大利蜜蜂、青背长喙天蛾、咖啡透翅天蛾和羽芒宽盾蚜蝇等小使者。夜幕降临后,我们又相继发现了5种上海本土蛙类,其中中华大蟾蜍数量最为亮眼。

8月底,16位志愿者参与了常规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红隼、斑文鸟和棕头鸦雀等22种鸟类,记录到来自凤蝶科、灰蝶科、缘蝽科、食蚜蝇科、螟蛾科等科的11种传粉昆虫,以及蛙类4种,壁虎1种,更令人惊喜的是赤链蛇的发现,这个发现也填补了金海湿地爬行类捕食者的空缺。

Clean Parks公民科学计划-城市湿地乡土植物和入侵植物调查

8月,我们携手蔚来和20名志愿者前往上海青浦区大莲湖进行Clean Parks公民科学计划-城市湿地乡土植物和入侵植物调查。志愿者们沿着样线对湿地和农田生境进行了细致的搜索。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在水质较好的环境中发现了本次的目标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龙舌草和水蕨,且龙舌草已经进入花期。此外,志愿者们也看到了喜旱莲子草、水葫芦、铜钱草等外来入侵植物,并通过走访向附近居民科普了乡土植物的有关认识和保护建议。

乡土湿地植物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核心,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价值。我们希望通过公民参与的力量,为乡土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湿地生境恢复提供重要的本底数据。

乌兰布和守护行动-红外相机记录到了虎鼬

7月底,在内蒙古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支持下,我们再次和志愿者走进乌兰布和,开展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特仑苏共同发起的守护乌兰布和公益行动。我们与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兽类监测与数据分析培训,回收在野外放置了数月的红外相机。经数据分析,红外相机共记录到12种可识别的陆生哺乳动物,包括非常难得的1只虎鼬。另有可识别的鸟类37种。岩羊、蒙古兔、赤狐等算是常客。希望这一年的工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也希望乌兰布和的生命乐章一直延续下去。

自然观察数据平台与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参加卢旺达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ICCB)

7月23日至27日,2023年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ICCB)在卢旺达基加利举行,超过一千名保护工作者和学生参会分享和探讨保护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践。山水的同事受邀参与“整合知识与实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来自青藏高原的经验”专题研讨会,分享了三江源嘉塘草原开展的社区参与的草地恢复和气候变化适应工作,以及在云塔、昂赛等地开展的社区监测和生态旅游经验,并与国内外的科研和保护工作者进行了国家公园支持保护实践、保护经验交流平台等相关的交流讨论。

昆蒙框架下农田与城市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研讨会

9月,在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UN Decade)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华泰公益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一个长江”可持续发展论坛-系列研讨会的2023年首场:昆蒙框架下农田与城市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会议得到了食通社和武汉光谷山水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本次研讨会以保护地外的农田与城市区域为代表,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的可能,以及在保护地外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同时,在“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项目下,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食通社联合牵头的“针对具体挑战的专项行动计划:促进中国生态友好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也于9月20日正式启动,该项目是中国国内唯一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的项目。项目计划未来一年内在中国初步建立可持续农业生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方协作机制,促进多学科交叉对话,分享知识与行动案例,最终希望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与实践纳入主流。

作为行动计划的现阶段专项产出,在长达9个月的案头研究和实地工作基础上,《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机遇与展望》和《自下而上的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两份报告草案正式发布。

 

-下个季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