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KPI失灵,我第一次对“社区保护”有了实感

雪豹与草原保护
       2024-01-11

01 事情缘起

在广袤的三江源土地上,多年来我们持续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在这过程中少不了当地牧民的参与和支持。尤其是在雪豹栖息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十分严苛,常年生活于城市的科学家们在野外调查时也会因对环境不适应,效率大大降低。

冬季雪封的三江源

当地牧民凭借对地形、线路和野生动物习性的熟悉,通常会成为科学家们的向导。慢慢地,为了提升数据收集的效率,也为了增加当地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程度,许多保护组织开始尝试面向当地社区开展针对物种调查和反盗猎等相关技术知识与理念的培训,以社区为主体的监测与保护也就此初现雏形。

在这过程中,社区传统文化与当地智慧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在很多区域,社区参与可以有效地约束社区内部人员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也会震慑外部的盗猎分子。

冬季监测员有时需要跨过冰河,条件好时有水裤,条件不好时只能打赤脚

一个孵化成熟的社区保护组织,可以形成长期的监测网络,通过经济激励、环境教育和赋权等多种形式,持续对区域内物种种群动态进行科学规范的监测。然而,理论和实际往往存在着一些差距。

自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以来,国家公园便为范围内牧民设立了每户一位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管护员们负责对园区内的湿地、河源水源地、林地、草地、野生动物等进行日常巡护,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发现报告并制止破坏生态行为,监督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情况等。野生动物监测作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了管护员们的一项职责。

社区监测开始初期,牧民们对使用红外相机和拍动物还有很强的新鲜感,工作开展一度十分顺利,然而十年如一日的标准化监测工作最为考验人的耐心,长时间单一而重复的工作内容渐渐磨损牧民监测员们的积极性,厌倦或者疲惫的情绪慢慢滋长。改变这样的状态,勉励社区监测员们保持积极性,这是我们协助国家公园设计监测员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初衷

监测的路是一段孤独的路

02 追求“合理”和“公正”的考核

为了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评估牧民监测员的工作成果,我们进行了大大小小很多次讨论,最终决定从保证相机正常运行数据质量两方面来制定标准。相机的运行效果体现在放置和维护上,比如及时更换用尽的电池和装满的存储卡,评判数据质量一般情况下则涵盖很多方面,比如最基础的时效性、完整性,以及更进一步的空拍率、物种数、照片质量等。

雪里探头的相机

考虑到为了保证调查的完整性以及尽量覆盖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布设相机的点位不能随意变动,但每个牧民监测员分到的网格内物种分布情况一定存在客观的差别,所以我们并没有把空拍率、物种数这些因素纳入考核之中,只保留了最受牧民们自身主观能动影响的数据时效性与数据完整性,最终明确了如下考核内容:

1、是否积极安放和维护红外相机 —— 保障相机的正常运行;

2、是否正确记录红外相机的经纬度信息 —— 保障数据可以在后续分析中被最大化利用;

3、回收数据时是否到场 —— 保障我们能及时回收当季数据进行分析;

4、进行各类培训时是否到场 —— 维持牧民监测员的监测技能,偶尔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5、数据是否完整(是否有数据被删除/数据存储格式是否因误操作而损坏) —— 低要求地保障数据质量以及数据后续分析中可以被最大化使用;

6、红外相机真实工作时长 —— 与1相结合,真实反馈相机的运行情况。

夏季山野,不知道哪块石头后面就有棕熊,也不知道突然的雷雨会在何时到来

我们用几个季度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了试填,发现平时积极参与工作的监测员很轻易就可以拿到“优秀”,在试填中得到“不合格”的监测员也几乎对应上了平时很明显对放相机不够上心的那部分人。看到这样“合理”的结果,我对这个评估考核标准感到十分自信且满意,认为按照这几项内容进行评优,一定十分公正,不会存在有失偏颇的问题。

然而,这样看似“合理”的过程和结果真的适用于日常通过集体议事、投票选举的方式做决策的牧民社区吗

03 始料未及的评优大会

社区A已经进行了接近十年的社区监测,很多监测员都有倦怠心理,比如总是忽略正确记录相机的经纬度位置。考虑到社区A的实际情况,恐怕新标准打击到大家的积极性,于是我临时将标准调整得宽松了一些——忽略相机维护的评分,只取相机是否及时安放这一项,最后的评价标准只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档,并只考虑数据方面不合格和总不合格的次数。

得到“合格”的监测员,我们会颁发一张奖状和一个小奖章。经过一下午绞尽脑汁的“端水”和“平衡”,社区A内三个村合格监测员的人数比例刚好大致符合三个村各自总监测员的人数比例,看似满意的结果,让我舒了一口气,再考虑到奖励的价值并不高,百元以内,仅聊表心意,觉得社区应该不会有什么异议。

打样的奖状展示框

然而在评优大会结束后,不少没有评上奖的牧民监测员找到我们,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自己作为第一批参与红外相机布设的社区监测员,如此多年的辛苦努力付诸东流——即使我们反复向他们耐心解释这次评优只针对2022年的红外相机布设情况,与往年的工作态度不挂钩。但仍有监测员非常气愤,指责我们对那些获奖的监测员心存偏袒,表示要看我们的评分表,而当真正看到这些“理性”的记录时,又顾左右而言它去了。

一开始我颇为气愤——气愤他们不讲道理,明明是自己没维护相机,却随口指责是我们记录的偏差;气愤他们诬陷我们“偏袒他人”,一张奖状的事搅得我们与社区之间尴尬紧张起来。但冷静后便开始反思这项评优工作本身的合理性:我们真的需要用这样一种“考试”的方式来评判牧民监测员的努力吗这种“考试”真的可以督促他们往前走,激励他们的自主性吗

监测员拿着展示框

这种犹豫和质疑持续到两周后社区B的评优大会。社区B的监测工作先前停滞了一段时日,在2021年秋天才又正式开启,监测员群体中有说话有影响力的老监测员,也有极具新鲜感和活力的新监测员。考虑到社区B的监测员们大部分都非常积极,我决定正式使用完全版评优机制,不再考虑按比例调整获奖监测员人数。本以为,在合作更密切和融洽的社区B,评优规则将得到积极响应,而结果是,质疑声音再次占据了主导。

“我监测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没有得奖?”

“这分明是对有些人偏心嘛……”

“标准设计的不合理!”

牧民的不解与质疑,仿佛一瓢冷水,浇灭了我满心的期待,和那些我本以为我们已无需多言的默契和熟络。两次会议后,我属实茫然和消沉了一段时间。

 

04 正视、讨论与前行

评优事件后,我们团队进行了复盘,更深刻地意识到“理性”“程序”或许在社区议事中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总结出几个可能真正行得通的要点:

1、透明度很重要,整个社区要有一个信息群,让每个人的努力都可以被其他人看到;

2、社区自治很重要,最好由社区自己选拔的管理员来记录每个人的表现,奖励规则、形式与内容也由社区内部自行决定;

3、“体面”和“荣誉”很重要,当真正面对评价时,作为集体中的一份子没有人会真的毫不在乎。

抓阄是对社区来说是最为公平的决策方法

能够总结出东西,至少慰藉我们做过的方案与讨论并没有沦为一张废纸。这次事件也让我思考,在两套不同的价值体系当中,“公平”这个词意味着不同的含义,于我们,可能是现代生活里习得的数学化的量化管理,高效且不易出错,于他们,可能是社区内部文字化的记录与判断,需要带几分人情的意味。区分两个主体不是我们的本意,这两个主体也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社区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自主性,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做决策也许是更好的方式。而我们能做的是给出建议,帮助他们优化决策。在社区B的故事后续中,我们建议社区管理者们自行记录监测员布设和维护红外相机的情况,并在半年来,见证了他们从一开始因为害怕伤害社区内部普遍存在的紧密关系而不想记录的犹豫,到中途逐渐接纳,再到认可的过程。前几日我最后一次见到这几位监测员管理员时,他们扬了扬手里满满当当的记录表,脸上笑容灿烂。

这一次的经历使我第一次对“社区保护”这个词有了实感,理解到它的含义应该是陪伴与互相支持。这不仅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中,也体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共同应对。如何与牧民沟通,增强信任与理解,怎样更好地帮助社区回答他们的需求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希望在未来我们都可以更好地携手社区,守护好每一片纯净的山野和土地。

-END-

撰文/小鹀

供图/小鹀、李语秋

编辑/赵博雅、淡饰

排版/庞婧怡、赵博雅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