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行动与女性参与:高原上自由生长的草和“花”

雪豹与草原保护
       2024-03-08

01 嘉塘草原:彩虹之地

第一片雪花落在枯黄的草地上,大地褪去了斑斓的秋色,嘉塘的冬天已悄然来临,牧民们携子女亲属,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赶着畜群一起迁移,逐水草辗转而居。还记得初见嘉塘时的惊艳,绿色铺满整个夏天,扎曲河蜿蜒流淌,高原上莫测的云和神奇的光,让这片草原阴晴变幻。今年雨水丰沛,牧草长势喜人、一片葱绿,溪水潺潺、牛羊悠闲,村镇街道干净整洁,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加深了我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美丽的嘉塘草原

 

嘉塘,藏语为“འཇའ་ཐང་།”,意为“彩虹之地”,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玉树地区最著名的草原之一。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的扎曲流经嘉塘,进入四川后成为雅砻江,是金沙江最大的支流,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地及支流。

河流两侧为开阔高原草甸,草甸南北由低缓草山环抱,形成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北部的典型宽阔谷地景观,孕育了包括藏狐、藏野驴、藏原羚及黑颈鹤、多刺绿绒蒿、蓝玉簪龙胆、藓状雪灵芝等为代表的丰富动植物资源。同时,嘉塘草原也是牧民的生活所系,游牧文化承载着当地社区的生计和信仰。

“乖巧”的藏狐;健壮的藏野驴;

藓状雪灵芝、多刺绿绒蒿

 

长期以来,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称多县人民政府的指导下,以及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蚂蚁森林、华泰证券、阿拉善SEE三江源项目中心、乐施会、开云集团、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的公益支持下,我们持续在这里开展从生物多样性研究监测到社区保护和生计发展等方面的工作。2023年起,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在嘉塘草原开展丰富的动物颈圈研究,同时也持续支持当地的社区保护工作。

02 一粒种子 一片希望

近年来,嘉塘和嘉塘的牧民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降水模式的不稳定使得草场无法得到足够的滋养,加之长期的过度放牧和人类活动扰动,导致了较为严重的草场退化、黑土滩、春季沙尘暴等环境问题,不仅造成生态破坏,也给牧民的生活和生计带来巨大挑战。

阿姐措才今年56岁,是“牧民气候变化适应”调查中的一位受访者,当我们问道“您觉得嘉塘什么时候最美?”阿姐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在她20多岁的青春岁月,嘉塘花草繁茂,骑在马上草能到膝盖,牧人婉转悠扬的歌声、人们的欢声笑语在草原上回荡,一派乐园景象。当时她们家有70、80多头牛,后来陆续在雪灾中饿死、冻死,如今只剩不到20头。在嘉塘,阿姐措才一家三口只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众多牧民家庭之一。

随着全球高温、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气候问题的存在,但在“认知”之后,如何针对气候变化形成持续的关注与行动,则是更重要的议题。自2021年起,山水和当地社区在嘉塘稳定开展草场生态修复和多元化生计等活动。

2023年,我们总结了前两年度的经验教训并应用当地的智慧,通过调查和访谈、组织共管委员会讨论,了解牧民的需求和草地恢复面临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通过专家培训、实地游学、研讨会等方法集思广益,寻找更有效的方式,并在技术资源、管理机制上为社区提供支持,为草地恢复行动奠定扎实基础。

游学活动

种草那天,嘉塘的男女老少们都出现在种草地,大家情绪高涨、干劲十足,或许他们脑海里勾勒着这样一幅景象——一粒粒小小的草籽让草地恢复如初,牛羊肥壮,生活欣欣向荣……在说说笑笑中牧民们亲手将草籽播撒,也种下了他们的希望。五社社长才培,不仅在种草中亲力亲为,更自掏腰包在后续几个月中浇水、施肥、补种。他说,山水为嘉塘做了这么多努力,草种下去他们自己一定要维护好。


正在种草的阿姐们

在草地恢复效果的回访中,各社社长以及其他牧民都表示今年种的草有成效,甚至有牧民三天两头到种草地看看,他们是如此期待好的结果。然而我们知道,草地恢复是一场要打许多年的持久战,高寒草地的生态价值不言而喻,但修复难度却不小,高寒地区环境严酷,养分循环慢、土壤生成速度慢、植被更新速度慢,目前退化草地恢复仍缺乏突破性和颠覆性的技术。青海大学马玉寿研究员团队建立了长达20多年的黑土滩极度退化高寒草地的人工生态恢复试验示范地,进行了监测分析,从土壤碳库、植物物种组成、植物根系等指标看,20多年的恢复尚未达到近似未退化草地状态。

种草地(1)

种草地(2)

尽管种草不易,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支持为嘉塘草地的恢复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点点希望足以让牧民凝聚起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应对这场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也激励社区对于气候变化适应的自主投入。

03 她,自有万般力量

高原多种原因限制了妇女成长和个人发展的机会,也出现了牧区女性应当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问题。在嘉塘有这样一群女性,原本受气候问题影响陷入缺乏稳定经济来源的困境,但面对外部变化,她们依然善良淳朴,热爱生活,充满生命力。在山水的帮助下,十几位阿姐们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土地的深刻认识,结合本土知识、传统文化,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立了手工艺合作社——称多嘉塘登嘉拉措农牧业专业合作社。

社长亚玛索那端庄优雅,盘起发再戴一大檐帽,像头顶一座高塔;昂江芭毛直爽大气,脸上两团云霞般的红晕;巴丁看卓活泼又腼腆,眼睛滴溜溜转,你望向她就回给你嘴唇抿得薄薄的笑;布珍则沉稳,梳着两股麻花辫,时间在她的白发里具像化;吾塞和她的孩子们共享透人心魄的琥珀色瞳仁……请原谅我无法一一介绍,但她们都是走出家门为自己、为嘉塘“戳”出无限可能的最可爱的人

阿姐们笑容灿烂的合影

嘉塘的阿姐们是高原牧区众多女性的代表,她们用双手制作以草原生灵(藏狐、兔狲、黑颈鹤等)为原型、以高原牦牛绒为原料的毛毡产品,将这片土地上女性的故事、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共进的故事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藏狐、鼠兔、兔狲毛毡美图

 

去年,合作社持续与其他社区和组织进行交流和往来。阿姐们赴玉树州囊谦县、甘达村游学参访,了解伙伴社区从事毛毡、布艺、编织等手工艺制作的情况,并深入就产品设计、制度管理等层面进行学习交流。如今,她们已经可以接待外来游客和参访人员,现场展示毛毡品的制作,并指导访客们体验制作,亲手戳出神情各异、独一无二的蠢萌藏狐。渐渐地,合作社成员的能力和自信心有了显著的提升,向自主运营的阶段更进一步。

阿姐教体验者制作毛毡;在培训交流会上进行分享

 

阿姐们也是社区参与自然保护的重要力量。早在加入妇女手工艺小组之前,亚玛索那是村里妇女舞蹈小组组长,平时会组织妇女们一起跳锅庄、参与社区的捡垃圾活动。亚玛索那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凝聚合作社,把妇女手工艺工作做好,也为嘉塘保护地的保护事业做出贡献——毛毡产品的部分收益将捐赠给社区做保护。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意识到家乡的保护问题,也希望孩子们都能行动起来,保护好家乡的草原。

阿姐们就如同高原上坚韧的花朵,和嘉塘社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她们用双手编了自己的理想蓝图,也打造了一片经济的绿洲,聚集更多慰藉和能量。在新时代,阿姐们站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现高原藏族牧区女性的力量和风采。妇女手工艺不仅是一个产业项目,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生活方式的延续,为这片高原注入了更多的生机。她们自有万般力量,为未来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正在专注戳毛毡的巴丁看卓。
阿姐们虽然平凡,但自有力量,摄影:秋笔

-END-

撰文/张文攀、求加永藏

排版/赵博雅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