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苍山综合科考志愿者|在苍山,被阳光晒透(已截止)
01 被云南的阳光晒透
11月的苍山,早晚已有森森凉意,但是当阳光穿透云层,缓慢铺展在这片大地上时,身体好像要被阳光晒透,由内而外生出暖意。太阳平等地照射着万物:郁郁葱葱的针阔混交林、村民码放的金黄色玉米、铁丝网上一只绿色半透明的螽斯……

铁丝网上的螽斯
这里是位于云南省苍山西坡的金盏村,海拔1700-2700m左右,由汉、彝、白、傈僳等民族组成,灰色的核桃树树干围绕一座座民居,向河谷两侧的山坡上蔓延,暗示了当地的生计来源。我们和志愿者来到金盏村进行社区本底调查和考察自然体验路线。本次调查是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主持的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重大项目苍山综合科学考察的一部分,得到了金盏村的协助与支持。
在行前动员会上,金盏村罗主任介绍,村子60%左右的区域被规划在苍山自然保护区内,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在传统的养殖猪牛羊、种植蚕豆和玉米外,以核桃为重要收入的金盏村村民近几年遭遇核桃价格大跳水,收入骤减。村子的发展面临困境,急需摸索新的发展方式。
根据计划,志愿者分成自然组和人文组,进行为期三天的调查。自然组踩点金盏村附近的自然体验路线,并安装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人文组拿着足足有12页的调查问卷入户访谈,调查问卷涵盖了家庭基础结构、气候变化及其认知、野生动植物变化、水体变化、传统智慧和传统生态文化、人兽冲突情况和社区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内容,可谓是一次全面的社区摸底。
正式调查的前一晚,我们入住桃树坪的村民家。夕阳西下,核桃枝丫逆光的剪影交错爬满天空,远处微红的太阳收敛起最后的光芒,渐渐沉入山脊线,气温越来越低。晚上去厕所,在清晰明亮的星星底下,我需要瑟瑟缩缩地穿过农家铁门,转弯,经过鸡圈、猪圈才能到黑黢黢的卫生间,被寒气侵透的我无比期待第二天高原阳光新鲜的晒洗。

桃树坪夜晚景色
02 问卷终结处,故事才刚刚开始
正式的社区访谈开始了,清晨,身体的生机由一碗热腾腾的云南米线唤起,随后各小组跟随本地向导沿着山间小路走向各家各户。刚开始到达老乡家里,我们比较羞涩,叔叔嬢嬢很热情,招呼我们坐院子里的小板凳烤太阳。正式访谈时,叔叔和嬢嬢反而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访谈时,老乡给我们的核桃和茶水
根据调查问卷顺序,我们从家庭基本情况开始询问,逐渐和老乡搭建链接。在访谈中,他们普遍反应儿女们大多外出打工,自己在山里种核桃、小麦、大麦、蚕豆以及养牲畜生活并赡养老人。核桃价格下跌以后,他们中有的荒废了部分产量不高的核桃地,有的尝试种贡菜;最近几年,气候变化更加剧烈,短时间的强降雨明显增加,农作物受到了一定影响。

正在进行社区访谈
尽管问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尽量详细了,比如地有多少亩,家里有多少只羊或牛,核桃干果和鲜果各多少钱,农作物虫害有哪些(甚至包括虫子长什么样子),某种当地食物的具体做法是什么,但是在访谈之中依然有很多难以厘清的内容。
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记忆回溯的局限性以及老乡对本地特有的东西习以为常,他们从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有时比较困难,“好像有”“好像不多”“大概…”令我们困惑,“没有” “不太清楚”令我们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是因为老乡们用方言命名的本土风物,作为外来者的我们很难理解、构形,并且人文组组员们的生态学、植物学知识大都比较薄弱。有一位叔叔带我们看过房顶阳台种的草药后说 “你们读过书都认得哈”,在城市生活的我们苦笑了一下。
在后续的社区访谈中,我们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例如环顾四周,看到不认识的就问是什么;借别家了解到的内容和受访者聊天;溢出“问题”的范畴,多和老乡聊家常,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惊喜地发现可以更好地推断出老乡乡音所述之物,比如老乡所谓偷吃玉米的“拱猪”“野猪”极有可能是猪獾,他们多年前看到的“豹子”很有可能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云豹;我们还了解到“芒种不种,种了也白种”“砍一坡,收一筐、煮一锅、吃一顿”等谚语中的传统智慧,也非常可惜一些老品种的白色玉米几近消失。
有时,我们需要的内容在访谈结束后才有眉目。调查第三日,我们和向导张哥等另一个小队结束时,我和志愿者卓辉开始讨论起老乡提到的种种药草,张哥在旁不紧不慢地说这边地上就有,他开始一一指认,我们兴奋地记录并拍照。张哥还分享他翻越两座山拍到的野生小熊猫,又摘了附近树上的野梨给我们。

向导张哥拍摄到的野生小熊猫
那天晚饭后,我和远山访谈了一位帮忙做饭的嬢嬢,她无意中提到此前自家房屋因为地震坍塌了一部分,于是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跟随嬢嬢去她家看看。当时天已经黑透了,空气冷飕飕的,嬢嬢到家以后马上生火,随后指着房子的一个墙角介绍坍塌和修缮的过程。没说几句,其他人也来到嬢嬢家。原来,本地志愿者萧大哥说这位嬢嬢会吹“三弦琴”,大家都想来看看。在火光的映照下,我们围在一个小小的木桌子旁,静静地看着嬢嬢拿着精巧的金属薄片,一边吹一边拨弹……如果不是因为这段小插曲,我们即便是完成长长的访谈后也无从得知害羞的嬢嬢她口中的“雕虫小技”竟是如此令人惊艳。
正是访谈中的话题溢出和类似上述的小插曲丰富了一板一眼的调查问卷。此外,和三厂局的傈僳族老乡跳舞,看嬢嬢火草纺织都是深入他们生活的另一种社区调查。在这些调查过程中,最动人的是真实的交流本身。
03 在自然里,世界的真理自然地向我呈现
我参与的自然体验路线是一条轻徒步路线。早上九点多大家从桃树坪小组出发,路边都是入侵物种白花鬼针草和紫茎泽兰,随后我们走入背阴的山间小径,倚山而行,到达河底村附近,再逐渐爬升,来到开阔的农田景观,最终达到三厂局。
我和志愿者芮齐作为植物小白,是专业老师们的好搭子。郑哥表情神秘地让我捏一下蓝花凤仙花的狭状纺锤形果实,我犹疑地探手触摸,果实瞬间炸开、种子四散,力道像一只蚂蚱在蹬腿。我们遇到一节一节匍匐在地的蕨类植物,郑哥介绍这是笔管草,小孩们常常把“节”拔下来玩,这玩意儿是个老家伙,一亿多年前就已经演化形成了。
其实这条路线上既不能看到壮阔的老鹰岩(因为道路塌方)和秀丽的三叠水(在另一条线路),也很少有特别珍稀、独特的物种,更多时候大家如上述那样体会苍山平凡的野趣——和中华刀螳玩一会儿、观察刺蛾科的毛毛虫、偶遇一团紫色的小蝴蝶在溪水边低低地打旋、听着花脸雀在高山栎闪烁的叶子间啾鸣,等等。
看着自然里的一切,我宛如与世界初遇,心中充满了第一次发现自然的惊喜,报春花、繁缕、头花蓼、牛膝菊、鸡蛋参、风铃草……我陆陆续续地了解并吸收着关于它们的知识,其中一些花极其细小,如果没有观察自然的精度,很难发现,但仔细观察,每一朵小花都有复杂、精妙的纹理和结构,仿佛蕴藏着这个世界的真理,令人心生敬意。
![]() |
![]() |
![]() |
![]() |
牛膝菊,锐齿凤仙花,头花蓼,头花龙胆
这次自然体验的一个重要插曲发生在河底村附近,那时我们接近河底村,开阔的河滩出现,大家在河滩附近的大石头旁休整。河滩另一侧依稀有户人家,静静坐落在山间。休息过后,芮齐和我过去探索,那户人家附近有一泓潭水,潭水由上方石壁间的流水汇集而成,清澈无比。向前走,绿色的棕榈、柏树、芭蕉掩映着房屋,更添一份幽静。我们好像误入了世外高人的隐居所。
一条狗跑出来以叫声警告我们这些外来人,男主人随后出来,腼腆地招手请我们做客。我俩摆摆手,但是男主人依然坚持。我们有点不好意思地进去了,坐在堂屋里,老乡给我们递茶水和核桃。也许是因为我们一直没回去,其他人也来到这里,原本宁静的农家小院热闹起来,向导大哥、萧大哥和老乡熟练地攀谈起来。
我观察着周围,堂屋墙上贴着一个女孩的许多张奖状,应该是老乡的女儿。电视柜两旁放着类似冬瓜的果实,萧大哥告诉我这是 “搅丝瓜”(当地说法),里面的瓤可以煮着吃,它非常耐储存,本地人会放在屋子作为装饰。我出走堂屋,空地上晒着不太常见的白色玉米,这不就是人文组一直想见到的老品种玉米吗?一问果然如此。没想到,大家苦苦寻找的老品种玉米会在这里偶遇。

自然体验路线上途经的村民家里有白色老玉米品种
继续前行的路上,这户家庭在我脑海里萦绕不去。地理位置决定他们家很适合作为自然体验路线的休憩站,未来我们的行动也许会给这户平静的人家带来一些影响么?
04 未来在迷雾中,你愿意和我们踏入吗
临走的那天,此前暴雨造成的道路塌方还没有恢复,我们需要从三厂局坐皮卡车到一个山坡,再从山坡走到乌驹白,最后从乌驹白坐车到漾濞县城。
萧大哥拎着老乡给的一兜酸木瓜,我向他要了一个,和我的野梨放在一起,心满意足地上车了。卡车像一头小猛兽在土路上横冲直撞、上下颠簸,常常擦过路边的植株,车内大家在聊天,不时发出惊呼,充满了快乐的气息。下车后回看来路,山坡上是金灿灿的苦荞,淡淡的雾气萦绕着远处蓝色的山脉,阳光又足又亮,过去几天像梦一样不真实。
回到镇上的我们进行最后一次总结会,一起讨论金盏村发展方向和自然体验的可行性。大家提出了很多想法,比如推动协助当地延长核桃产业链;通过自然体验发展农家乐,销售本地农产品;打造特色核桃、生态核桃;利用自然体验带回青年劳动力等等,我看着手边的野梨和酸木瓜,这些他们习以为常的食物何尝不是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呢?
七七八八的讨论没有结果,我仿佛陷入迷雾中,不知道金盏村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但是如果未来在迷雾中,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踏入其中。今年3月份,山水云南团队踏入苍山再次前往金盏村踩点。这次的春季调研将方向集中到“自然体验”,项目仍在摸索中,因此,今年夏天,诚邀志愿者和我们一同进入金盏村,走得更远一点,探索更多一些。
本次调查活动不再把志愿者分为人文组与自然组,而是把行动分为社区体验和自然体验,在社区体验部分,没有问卷调查,而是深入社区生活,以具身体验建立与地方、人的链接。在自然体验部分,志愿者们会徒步两条自然体验路线,了解路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并完善路线解说内容和设计自然教育课程。以下是详细的招募信息。
招募信息
活动时间
2024年5月29日-6月2日
活动地点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集合
之后一起乘车前往漾江镇和金盏村
工作内容
1、了解社区的人文历史,建立与社区的链接,包括但不限于收集金盏村季节历、农事历、野花/野菜历等,与老乡共同做饭理解食物和土壤、气候变化的关系,参加篝火晚会体验傈僳族文化;
2、完善两条自然体验路线解说内容,并为路线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自然教育课程;
3、漫步村庄,探索社区趣事, 绘制桃树坪、三厂局社区资源分布地图;
4、根据前期和本次调查成果,整合制定下一步保护行动计划。
招募人数
6-8人
招募要求
1、具有自然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相关专业背景的从业者;
2、具备兽类、鸟类、植物、昆虫专业知识和调查经验的人士;
3、具备景观设计、地质学、地图设计等专业的人士;
4、具备民族生态文化、气候变化灾害应对的专业知识和调查经验的人士
加分项(包括但不限于)
1、具备野外调查经验较好的徒步能力者优先;
2、会摄影、视频拍摄及制作,有过生态、人文、动植物等摄影和拍摄经验,会使用PR等软件;
3、会使用地图绘制软件或画图软件,进行相关地图的绘制,如AI、PS、ArcGIS等软件;
4、具备文字功底,能撰写活动相关文章;
5、参加过类似活动,并拥有以上要求的作品集。
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需要进入野外,可能面临滑倒、刮伤、遭遇蚂蟥等风险,志愿者需具备一定户外活动及保障自身安全的能力;
2、本次活动在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志愿者应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谨慎对待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禁止任何破坏行为;
3、本次活动所在的金盏村有傈僳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志愿者需要尊重当地文化;
4、本次活动除首日和最后一日外,住宿地点均为村民家中,条件相对简单,志愿者需尊重住宿家庭并和谐相处。
你将收获的福利
1、一线参与科学考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工作的机会;
2、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社区居民一同工作、深度交流的机会;
3、志愿者证书。
报名方式
即日起至5月13日23:59,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有摄影、视频制作、地图绘制等相关经验者请在报名表附上作品)
组织单位
苍山综合科学考察-苍山人文资源与生态文明课题组
漾濞县漾江镇金盏村村委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活动支持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保护区管理分局
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人民政府
中国绿化基金会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END-
撰文/赵博雅
排版/庞婧怡、赵博雅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