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沙洲精灵:河燕鸥的生存与保护之路

山水公益基金会
       2024-02-21

黄嘴河燕鸥(Sterna aurantia)是一种中型水禽,属于鸻形目鸥科,主要栖息在淡水水域,尤其是河流和湖泊,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它们的体长在37至43厘米之间,特征包括黑色的头顶和黄色的大嘴。历史上,黄嘴河燕鸥曾分布于东南亚和中国的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然而,由于栖息地的破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根据2021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黄嘴河燕鸥由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提升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更名为“河燕鸥”。在中国,河燕鸥的分布范围极为有限,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大盈江流域,这是目前国内已知的、唯一能够稳定观察到河燕鸥的地方[1]。自2014年起,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开始监测河燕鸥的种群状况。2017年,在大盈江流域记录到7只[2],2018年仅观测到5只,2019年种群数量回升至13只,2020年增长至11只,2021年则有12只的记录[3-4]

河燕鸥 图源: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河燕鸥是夏候鸟,繁殖季节通常从每年12月中旬开始,持续到次年7月初。在繁殖期间,它们主要在大盈江的沙洲上筑巢,孵化和抚育幼鸟。由于鸟蛋和幼鸟的颜色与沙滩上的小石子相似,这样的环境为幼鸟提供了良好的伪装保护。孵卵期一般为3至5月,育雏期为4至6月,整个繁殖周期约为190天[1]。河燕鸥的繁殖地通常位于江心沙洲,沙洲距离水面约三十至五十厘米。幼鸟一般需要30至45天才能起飞,然而,育雏期间的水位变化对其繁殖有极大影响。一旦水位暴涨,巢穴可能被淹没,导致育雏失败;而水位过低时,原本的河心沙洲可能会与陆地相连,增加了猫狗等掠食者及人为放牧活动对鸟巢的威胁[5]

河燕鸥 图源: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及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停止江洲的采砂活动,建立人工护巢网,并进行水位监测,以确保繁殖环境的稳定。同时,还专门聘请护鸟员,在河燕鸥分布区搭设帐篷看守,防止水牛等进入沙洲影响河燕鸥的繁殖[1]。自2017年起,德宏州积极开展黄嘴河燕鸥的专项救助工作,探索“大保护”生态保护机制,包括协调水电站、种群数量调查、栖息地保护、建设人工护巢网、截断运输通道、埋设水位监测标记桩、开展宣传教育、聘请护鸟员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保障河燕鸥的生存环境[6]

河燕鸥保护 图源: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参考文献:
[1] 肖潇, 刘亮. 河燕鸥守护者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EB/OL]. https://news.cctv.com/2021/07/13/ARTIDqNBjd89Ft3ophN2sA20210713.shtml, 2021-07-13.
[2] 左常盛. 同心护鸥巢,野保出实招 [EB/OL]. https://mp.weixin.qq.com/s/-aQFUASGCdaLGF9TXYL3OQ, 2021-03-07.
[3]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喜迎COP15|从“爱护”到“守护” 为地球留住它们独特的美 [EB/OL]. https://mp.weixin.qq.com/s/ADzfqswPZUVLBcZ0e3hC2A, 2021-08-17.
[4] 张定灿. 德宏顺利摸清国内黄嘴河燕鸥种群数量 [EB/OL]. https://mp.weixin.qq.com/s/IpvbCXKJxmwV4W3-YFfE_Q, 2019-03-18.
[5] 杨文明. 数量稀少,河燕鸥保护再升级——守护燕鸥 在河之洲(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EB/OL].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04/20/nw.D110000renmrb_20210420_1-14.htm, 2021-04-20.
[6] 郑雯, 龚强帮, 张永生. 守护中国最后的河燕鸥 [EB/OL]. https://mp.weixin.qq.com/s/XWTbzcgpPrlSMPf7zg7n1w, 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