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回家的你,是否留意过迁徙的越冬水鸟?
山水公益基金会
2024-02-02
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在武汉举办,武汉也获得了“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成为全球首个千万人口以上的国际湿地城市。武汉以其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地。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在此停留,包括一些濒危物种,如黑鹳和青头潜鸭。
第28个世界湿地日
为了解武汉湿地环境下的越冬水鸟状况,今年1月,山水公益基金会联合乐跋自然在武汉光谷地区的多个湖泊进行了冬季水鸟观察。观察点包括汤逊湖、豹澥湖、严东湖等地,涵盖了从城市公园旁的湖泊到村庄菜地边的渔塘。尽管这些湿地尚未完全纳入保护地体系,但依然记录到了大量水鸟的活动。例如,在汤逊湖,观察者们在小区前的湖面上发现了小鸊鷉、斑嘴鸭等常见水鸟,以及借助望远镜才能辨认的红头潜鸭、凤头潜鸭。在豹澥湖附近的渔塘,种类繁多的鸻鹬类与红嘴鸥群成群结队,为冬日的湖泊增添了生机。
调查区域
然而,这些观察也揭示了湿地环境的脆弱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湿地水位变化、植被减少等因素对候鸟的栖息造成了影响。例如,汤逊湖滨湖路一带原是鸻鹬类的理想越冬地,如今因水位上升,成为了潜鸭的栖息场所,而牛山湖的滩涂因水位调节而未露出,导致雁鸭类未能如期返回。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湿地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场所,帮助降解污染和蓄洪防旱,还为候鸟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我们需更加关注湿地的保护,确保为越冬候鸟留下一片生存空间。
斑嘴鸭与凤头鸊鷉在水管上休憩
苍鹭
潜鸭们的乐园
驻守墩子的夜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