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霾:踏入牧区的那一刻,你就要直面荒野生存
宇宙霾,一位热爱自然的专业画手,也是“荒野新疆”守护荒野志愿者。他常以“宇宙霾”自称,意在提醒自己和他人:我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要敬畏一切。他最近参与的“寻獭发声,守护西北极北”项目由山水公益基金会资助,获得了202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的生态旅游路线奖。
宇宙霾
在奖项答辩中,宇宙霾作为发言人,介绍了这条以生态优先、自然友好为理念的生态旅游路线——体验沙漠露营、骑摩托车、骑马,观察黄喉蜂虎的巢穴,甚至可以住进当地牧区的石头房,并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哈萨克牧民,享受他们亲手准备的现切羊肉,切身感受哈萨克牧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图源:守护荒野
宇宙霾辞去大厂工作后一直在外旅居。“寻獭发声,守护西北极北”项目是他第一次正式重启“打工生活”,也是第一次“出外勤”。他在萨尔布拉克镇短暂停留了半个月,深入了解了项目细节,同时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当地的游客中心绘制地图、设计明信片,并协助牧民学习制作手工艺品。
图源:守护荒野
对于宇宙霾而言,艺术是一种感性且个人化的表达,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情感的外在延伸。艺术是为自己服务,为自己表达,不在乎外界任何眼光或看法。由于富含感性及强烈的情感色彩,艺术会让部分人群产生情感共振并产生更大影响。自然则是包容万物的巨大存在,也是他艺术灵感的源泉。他认为,艺术和自然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的包容性。在自然中,他学会了更细致地观察,而在艺术中,他找到了情感的共鸣。
图源:守护荒野
真正踏入荒野之前,萨尔布拉克镇的自然、旅游产业和文化让他产生了许多期待:在牧民带领下看水獭、造访边境线。然而,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并未如愿看到水獭,也未能到边境转转,而是实实在在地体验了当地牧民的生活。他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压力。他坦言,将“物种多样性特色名片开发”、“自然资源及景观规划”、“生态文化旅游及自然教育”等理念转化为生态环保旅游产品,远比想象中复杂。“荒野不是存在于想象中的世外桃源。都市人对荒野的想象常常带有傲慢和片面性。”宇宙霾说。“我曾以为荒野大概是指荒漠,但真正了解后才发现,荒野的范围远不止如此。很多人对荒野的向往更多是一种想象——看看壮阔的大自然,同时惬意地坐在椅子上喝着咖啡,他们是有退路的。但是,真正的荒野不是这样。它需要我们用整个身心去面对,面对它的美好,也要面对它原始和充满挑战的一面。了解荒野,敬畏荒野。”
图源:守护荒野
在萨尔布拉克镇,宇宙霾寄居在一户哈萨克族牧民家庭。这个家庭由奶奶、母亲和姐弟两人组成,父亲因病早逝,爷爷因寻找丢失的牛而不幸被熊袭击,不幸失去了两位劳动力。就像纪录片《蒙古草原天气晴》中失踪的马匹一样,那头丢失的牛最终也没有被找回。在牧区,天神不会降临,奇迹也不总是发生。尽管生活艰难,这个家庭依然以尊重自然、信仰自然为生活准则。牧民的生活与影视剧中牛羊遍地、骑马放牧的场景大不相同。每户牧民只能拥有不超过8头牛,这就是他们的全部生计。在哈萨克族家庭中,粮食从不浪费,蔬菜水果的剩余部分和吃不完的饭菜都会成为牛羊的食物。牛不仅是他们的生计来源,更是孩子们的伙伴,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头牛。在这片土地上,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抽象、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喂养牲畜的过程,映照了人类被自然滋养的过程。在这种双向关系中,哈萨克族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尊重自然、信仰自然的观念,信奉万物众生平等。
图源:守护荒野
宇宙霾在牧民家里,品尝了传统的哈萨克早餐,体验了骑摩托车的日常生活,切身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他感慨道:“踏入牧区的那一刻,你就要直面‘荒野生存’了。我们去那边开展项目,也是为了让这个地方的人和动物都能过得更好。”
图源:守护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