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南湖、沙湖、沉湖——“百湖之市” 武汉湿地
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湿地集中区之一。全市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涵盖了湖泊、河流、沼泽和人工湿地四种类型,总面积达162461.39hm2,湿地率为18.96%。这些湿地不仅是武汉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供给水源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夕阳下的金银湖湿地 图源:视觉中国
武汉自然湿地包括东湖、南湖、沙湖等大型湖泊以及众多中小型湖泊和河流湿地。此外,武汉市还建设了诸如东湖高新区的豹澥湖等人工湿地公园。这些人工湿地在生态修复、环境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武汉市为保护湿地资源,已建立了5处省级湿地保护区和5处国家湿地公园。此外,市内还设有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4个省级湿地公园,总共占地8532.76hm2。
武汉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上森林杉树 图源:视觉中国
武汉市的湿地生物资源多样,湿生植物群落主要以苔草为主,挺水植物有芦苇和荻群落,浮叶植物群落以莲和菱为优势种,沉水植物群落则由微齿眼子菜和苦菜黑藻等植物构成。湿地408种野生维管植物,其中98.53%为种子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为水杉,主要为人工栽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包括粗梗水蕨、野大豆、野菱和莲。
武汉东西湖府河湿地大雁
在野生动物方面,武汉湿地拥有丰富的多样性,共记录有413种野生动物。兽类主要包括鼬、獾、野兔、刺猬等,鸟类以雁、野鸭、斑鸠、喜鹊为主,爬行动物包括龟、鳖、蜥蜴等,两栖动物有蟾蜍和田蛙。鱼类种类繁多,共有88种,其中鲤科鱼类占主导地位,并以“四大家鱼”最为著名。长江干流和武汉市的湖泊共记录有129种土著鱼类,根据2019年郑亦婷等人调查,武汉段的长江内调查到的鱼类共有56种,以鲤形目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鲇形目和鲈形目。这些物种分布的变化反映了水域生态的动态变化,以及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面临的现状与挑战。
参考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水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规划 [EB/OL]. 2021-04-09, https://hbj.wuhan.gov.cn/IGI/upload/file/2021/04/09/20210409050949788FPJ.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