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莺歌海,海南兔和豹猫的重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山水公益基金会
       2024-09-13
 

我儿时生活在华北平原,因为读书来到了西南山地,职业也是和大山、森林打交道。也许是平原和山里待久了的原因,似乎我的内心深处更喜欢深邃蔚蓝的大海。机缘巧合,去年的夏天,受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镇新村自然文化保护中心的邀请,我跟着山水的同事一起走进了莺歌海,去了解一个海洋类型社区保护地的成立,这次行程让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海南,亦或是真正的海南。

莺歌海,一个美妙浪漫且充满想象的名字,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海水不是碧蓝,但充满生命力的海岸,退潮后礁石上的珊瑚,收放之间尽显生命长青。六公里海岸线不是很长,却是海龟和白海豚的故乡。莺歌海,不是只有光秃秃的海,穿过近百年木麻黄的森林,厚厚的松针覆盖了地表,几处仙人掌在尽情怒放。蚁狮在陷阱里静默等待,蟒蛇、雷公马、螃蟹的洞穴交织。身处如此物种缤纷多样的地方,我却仍在遐想:如果此时还能再与林间跳跃的海南兔邂逅,该有多好。

莺歌海的海与滩涂

 

海南兔是海南岛特有的一种野兔,是我国野兔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海南兔的体长不过40厘米,体重也不过1500克上下,尾巴也只有5厘米左右。海南兔主要分布于海南西部丘陵平野的灌丛低草坡和滨海地区的旱生性草原。虽然是海南特有种,但现在海南岛很多地方却寻它不见。因毛色艳丽,海南兔曾遭大量猎杀,加之滨海地区大面积垦殖,栖息地被破坏,最终导致数量锐减。1996年,海南兔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物种,2021年,海南兔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属于濒危(EN)物种。

在莺歌海镇新村自然文化保护中心理事长阿吉(邢孔吉)的家里有一幅画作“海南兔与它的小伙伴”,娇小灵动的形象和艳丽的皮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南兔与它的小伙伴,绘图:邢孔吉

据阿吉回忆,海南兔在他的父辈那一代还是蛮多见的,但大概在90年代,随着大量猎杀和栖息地的破坏,就很难再见到海南兔的踪迹了,阿吉也已经有10年左右没有见到和听到海南兔的讯息了,常年在外做生意的他没有做什么,但心里一直挂念着。

莺歌海社区保护地面积不大,却浓缩了海岸带、木麻黄森林、滩涂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去年实地考察期间,我们在阿吉的带领下,穿过木麻黄的森林走到生态海岸,发现沿途可能是海南兔、海龟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但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莺歌海的海岸生态系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海龟栖息地已变成了传说,村民们已丧失了土地,不少渔民目前也面临着失去赖以养家糊口的海水养殖基地。著名的莺歌海盐场往日的风光不在,废弃了的推盐车,见证着曾经的繁忙。

阿吉与莺歌海的缘分离不开一位“月老”,他叫陈佑平,生态保护届的老前辈,曾任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局长,也是我工作上的一位老师。早年间,他在南海当海军,对海南有着深厚的感情,退休后在他心心念的海南安了一个家,也开启了他的海洋保护之旅。

正是在他和老蒙(另一个保护领域的前辈)的鼓励和支持下,阿吉回到自己的家乡,和他儿时的伙伴和新村的乡贤一起创建了莺歌海镇新村自然文化保护中心,致力于促进以海龟为旗舰物种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采用近自然模式恢复防风林的生态系统,发挥森林的多重效益,开展可持续养殖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恢复和保护传统文化,让莺歌海成为中国海洋生态系统较为典型的“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

在吕植老师的建议下,保护中心计划启动红外相机监测,了解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并开展垃圾清理和管理工作。

山水走访莺歌海镇新村自然文化保护中心

阿吉是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务实且执行力非常强的一个人,说干就干,在阿拉善创绿家项目的支持下,莺歌海镇新村自然文化保护中心组织村民志愿者对木麻黄森林和海岸带进行了垃圾清理专项行动,还自然一个清净。

海岸带垃圾清理和管理工作

2023年8月份,保护中心又在创绿家项目的支持下购置了4台红外相机,并在木麻黄的森林里选择合适的安置点位,正式启动了莺歌海社区保护地红外相机监测工作。

安装在木麻黄森林的红外相机

莺歌海的红外相机安装和回收特别方便,和我们在三江源、大熊猫栖息地监测完全不一样,不需要克服高原反应,不需要穿越密密的竹林,不需要拖鞋过河,不需要担心迷路。也许是幸运,第一次回收的影像资料就有了豹猫的踪影。阿吉笑着说终于搞明白了他们老家的鸡为啥经常就不见了,大概率是这家伙干的,虽然有点不忿,但内心还是很激动。

黑夜中穿梭的豹猫

阿吉没想到这片不起眼的森林里还有小猛兽,虽然没有监测到海南兔,但这些影像资料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下一次他们没有着急布设红外相机,而是走访了原来村上的老猎人,更多了解海南兔的习性。森林下方的沙地和茂密的灌丛便于藏身,附近有野菠萝和青草等较为充足的食物,参考这些指标,他们在木麻黄的森林里到处搜索找准位置,以便拍摄到心心念的海南兔。

第二次红外相机布设很快就启动了,目标聚焦海南兔。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1月5日和1月20日红外相机在两个不同的点位有效捕捉到野兔的影像,阿吉激动地说道:“终于拍到了,好久不见。”老佑(陈佑平)非常有经验,第一时间请科研人员卜红亮博士鉴定是否是海南兔,如大家所愿,准确无误,是大家心心念的、多年不见的小可爱——海南兔。

可爱小巧的海南兔

截止目前,莺歌海社区保护地已经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海南兔、豹猫等野生动物,并发现了放牧等人为干扰情况。

另外,莺歌海新村自然文化保护中心基于传统文化开展了海龟保护与放归行动,目前正在申请建立海龟保护研究基地。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莺歌海的滩涂和鸟类的栖息地,机构于2024年3月底,在海南省林业局的指导下,联合乐东县生态环境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启动了红树林保护和恢复的工作,发动村民在湿地、滩涂、鱼塘周边栽植红树林树苗6000余株。今年4月,山水公益基金会也和莺歌海新村自然文化保护中心展开了合作,支持社区的野生动物监测、教育、能力建设。 

莺歌海社区保护地栽植红树林

莺歌海海洋湿地保护内容

社区保护地最大的难点是精英行动如何走向集体行动,莺歌海有一群热恋这片土地的人,他们重视教育、团结一心,有为公益事业捐钱出力的基础和文化,有着超强韧性的集体行动力,留下的人粘着出去的人,始终不忘生养他们的根。

随着一系列保护行动的开展,生态保护逐渐成为一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走进了莺歌海,越来越多有能力的人支持和返回到家乡去关注这里的生态、文化和民生,联合政府、社会和社区自身的力量恢复和守护人类和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留住最后的、最美的自然。海南兔和豹猫的重现,让我们也看到了莺歌海的希望和光亮

莺歌海的妈祖庙和海葵,绘图:邢孔吉

-END-

撰文/冯杰

排版/赵博雅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