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生灵之爱,蓬勃生长
01
我们是谁?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是一家 2007 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的社会服务机构。山水专注于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希望通过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示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和方法。我们关注的,既有青藏高原的雪豹,西南山地的大熊猫、金丝猴等物种,也有城市周边的大自然。我们携手当地社区开展保护实践,基于公民科学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提炼保护知识和经验,以期实现生态公平。
02
山水的愿景和使命
山水的愿景:生态公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决策间的平衡。
山水的使命:基于社区保护和公民科学,保护物种和栖息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成为自然保护领域的创新者和践行者。
03
山水的工作板块
山水的工作分为社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公民科学、自然观察三个版块,并在运营部门、传播与合作发展部门的支持下,在多个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地图,截至2023年12月
社区保护:过去十多年的时间中,山水在青海、四川、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等地,与社区的传统治理结构结合,尝试在市场、政策、气候变化等影响下,在保护地内促进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地外支持原住居民建立社区保护地。社区保护地作为保护地体系的有益补充,在促进自然保护地内社区参与、保护地之间连通性、填补关键生态区域保护空缺、保障保护可持续性方面都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公民科学: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及其周边的土地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山水逐渐意识到华北平原、长三角、珠三角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及周边区域,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是未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潜在重要增量,能够实践“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或“兼容性保护“(OECMs),助力《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提出的“3030目标”落地。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以及对于健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因此,山水开始在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居民小区、工厂企业、农田、人工林,这些并非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土地上开展“兼容性保护”的尝试,保护、恢复“近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并通过鼓励和引导公众以公民科学的形式参与到调查、保护和恢复实践中,共同探索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解决方法,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自然观察数据平台与生物多样性主流化:2014 年,山水与多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自然观察” 项目,致力于完善物种本底数据,建立生物多样性共享数据库。基于数据,分析保护现状和空缺,指导保护行动。团队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为保护政策和信息披露提供工具,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关注和行动,推动生物多样性的跨界对话和在各行业的主流化。
04
2023年,山水都做了哪些工作?
欢迎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链接下载2023年年报
社区保护·雪豹与草原保护
自 2009 年起,团队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开展以雪豹为旗舰物种的高原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基于传统文化和科学研究,尝试在气候变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推动以社区为主体的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并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示范经验。
2023年,团队保护工作拓展到青海玉树州的囊谦县、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在西藏的那曲、阿里地区以及昌都地区的丁青县和洛隆县,红外相机监测覆盖了更大范围的雪豹栖息地;在玉树州囊谦县、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昂赛乡、祁连山国家公园的苏里乡等地,尝试多样化的防熊措施试点;在嘉塘草原,开展600亩黑土滩修复工作,成功组织超过100位村民参与种草,合作社手工艺品年度销售额超过8万元;昂赛大猫谷从3月起开放以来,除虫草季外,共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60个团队,共计182人次,社区收益55.43万元,累计给社区带来的收益逾251万,大猫谷预约网站正式开通了网站端的预约和支付一体化。
社区保护·大熊猫与森林保护
从2007年起,团队在西南山地开展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工作,覆盖四川、陕西和甘肃三个省份,与6个保护区合作开展科研监测及社区共建共管,与超过10个社区合作开展以社区为主体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并推动伙伴能力建设,有效保护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山水与相关单位合作,围绕国家公园建设开展体制机制研究、实践和传播工作。
2023年,我们继续支持社区保护地开展巡护监测工作,项目覆盖到9个社区,有效保护面积总计超过450平方公里,开展森林巡护683人次,河道巡护1333次;为支持国家公园及其周边社区发展中蜂、茶叶、山茱萸、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我们共组织7次自然教育活动,7次考察培训,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次,社区获益超过1860万元;开展文县瑶螈、蜜粉源植物科学志愿者活动30余人次,助力物种本底调查;完成人兽冲突防御试点5处,人兽冲突补偿收益超过10户,社区获得补偿资金约1万元。
社区保护·云南和藏东南森林保护与恢复
2011年开始,团队在云南区域开展山地与热带森林保护恢复工作,2020年开始扩展到藏东南雅鲁藏布区域。云南和藏东南地处东喜马拉雅、中缅边境和西南山地三个重要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留存有类型丰富的山地森林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也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在云南的大理、云龙、孟连和澜沧、德钦等区域以及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2023年,在云南地区,团队持续守护滇金丝猴及其伴生物种,在香格里拉德钦县巴美地区的滇金丝猴保护地维护红外相机80台,云龙五宝山公益保护地和德钦南仁萨勇保护地上线蚂蚁森林,覆盖保护面积约137km²,保护约650只滇金丝猴;“我们的澜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持续推进,组织澜沧观鸟节,布设红外相机22台并记录到印度野牛、北豚尾猴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大理苍山,金盏村科学志愿者活动完成33份问卷调查和3条自然观察路线的勘探,昆虫观察公民科学活动82人次参与,数据后台共收集有200余条记录,800余条素材;在昆明西山,共铺设2块植被监测样方,开展2次紫茎泽兰清除工作和10次公众活动。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截至2023年11月,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共涉及17个监测样区,共监测到兽类44种和鸟类1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记录到金猫在全球已知的最高分布海拔(4415米);波密县发现102.3米高,树龄超过1,000年,重约183吨,碳储量100吨的西藏柏木,很有可能是目前亚洲已知的最高树;格林村和亚让村共开展4次兰花归野工作,共计归野兰花999丛;格林村共接待树王森林自然体验者300余车次,为当地村民创收6万余元,民宿、餐饮、自然体验等综合收益共97万元。
社区保护·海南热带雨林与海洋保护
海南拥有着中国范围内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2023年是海南保护工作的启动阶段,团队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搭建合作关系,参与“雨林与您”科普嘉年华,通过互动游戏和科普活动,让国家公园和周边社区、访客、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考察海南乐东莺歌海新村保护地,支持海洋型社区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社区监测能力提升。我们希望通过在海南探索热带雨林的保护与社区发展工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体制机制完善、国家公园科学志愿者参与以及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提供支持与建议。
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公民科学
2023年,上海“貉口普查”完成90个小区的调查,覆盖样线500 公里,回收访谈问卷350份,发布《上海城市常见野生动物“怎么办”社区管理手册(试行)》;长三角地区共计195人次参与鸟撞调查,提交数据8580条,团队推动6处鸟类友好建筑的改造落地;携手238人次公民科学家在上海市金海湿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推进园内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工作;支持崇明东滩农田生态系统人鸟共栖调查公民科学活动;改造海淀区三山五园的湖心岛,为动植物保留下5片栖息地,在三山五园绿道的20处“生机驿站”种植本土蜜源灌木及草本野花组合;组织2次“益心华泰· 蚂蚁森林京西公益保护地”探访活动,并发布《北京山区野生动物痕迹辨识手册》;对德国使馆、丹麦使馆、法国使馆等提出生物多样性提升建议。
自然观察数据平台与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2023年,团队持续更新“自然观察数据库”,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地数据库和全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持续向金融、能源、咨询等行业推介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工具,目前 BiA 已有用户 2795 人,支持了5000余次生物多样性影响查询;着手搭建红外相机数据管理平台,以快速响应项目团队数据分析需求,高效汇总数据产出报告和科研成果;继续与腾讯合作,参与“腾讯雪豹保护数据管理系统”的测试反馈优化,共计处理8.8万条红外相机照片及视频,减少了至少100小时的人力;AI快速识别棕熊影像系统成功申请软件著作权并落地青海玉树、西藏昌都、林芝等地,累计预警1400 余次;红外相机数据空拍识别服务平台Cameratrap-AI(cameratrap-ai.hinature.cn)开放公众注册,已累积处理媒体超过140万条;以可再生能源行业为重点研究对象,推动减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生物多样性负面影响;发表论文《生物多样性数据与环境影响评价交互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运营、传播与合作发展
机构整体筹款情况(2023年度):
总收入:2729.42万元(实际收入额)
其中,技术服务946.76万元,捐赠1782.66万元
总支出:2471.46万元
月捐和众筹:月捐在捐总人数1027人,年度总筹款额90.54万元
义卖及单笔捐:年度总金额33.93万元
众筹平台捐款:76.43万元
2023年度机构传播情况(2023年度):
2023年,我们运营多个自媒体平台,并与媒体伙伴合作,努力搭建一线保护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原创稿件108篇,部分深度内容得到了友邻机构、媒体的转载和引用;微博发布原创 700 条,粉丝量增长至86万;哔哩哔哩发布视频39条,小红书发布笔记140余条。在媒体报道方面,2023年共有28家媒体对山水进行报道约106次,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等官方媒体共计33次。
05
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了解我们
06
欢迎和我们合作!
如果您或您所在机构希望和我们进行公益合作、公益捐赠或者转载我们的文章等等,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邮箱/Email:contact@shanshui.org
电话/Telephone:+86(10)62761034
山小水微信号:shanshuiconservation(请您添加好友时注明诉求)
07
如何支持我们?
1)欢迎关注我们各平台同名账号(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了解山水保护行动的最新动态,你也可以动动手指,分享我们的文章和视频,让更多人理解并关心中国的本土物种和它们所面临的威胁。
2)欢迎通过招募文章报名成为我们的志愿者,和野保一线工作者并肩同行,深度了解自然保护工作,并为保护行动建言献策。
3)成为月捐人。您可以通过每月定额的捐款,为我们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微信扫描文末卡片二维码进行月捐),我们将定期给您推送机构的项目进展以及准备项目回馈。自然保护是一项艰苦的旅程,我们希望这一路中有您的支持与陪伴。
4)通过公益网店支持我们。山水在尝试做一些文创周边,给自然爱好者一份源于自然的礼物,一份可以珍藏的美好回忆。您可以在淘宝关注“守护荒野”,了解文创产品的具体信息(守护荒野是一家由志愿者运营的店铺,在帮助山水等多家公益机构进行义卖),您购买文创的款项将用于山水的保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