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德满都的72小时,属于雪豹和喜马拉雅

雪豹与草原保护
       2024-12-04
 

*本文转载自腾讯基金会

雪豹作为中亚山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以其神秘的生活习性、作为顶级捕食者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作用,以及猫科动物特有的优雅与美丽,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是山地生物多样性的象征,也逐渐成为了衡量这些脆弱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11月28日,应尼泊尔国家自然保护信托基金会(NTNC)邀请,在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和尼泊尔森林和环境部的支持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腾讯作为技术支持方,共同参与在加德满都谷地城市勒利德布尔举办的为期3天的“中尼雪豹交流和能力建设工作坊”,该工作坊聚焦两国雪豹研究和保护工作,中国驻尼泊尔陈松大使也向主办方表达了对于工作坊顺利召开的祝贺。中尼共计超过80名代表参与了工作坊的主题分享以及圆桌对话等活动。

中尼雪豹交流和能力建设工作坊现场照片

尼泊尔森林与环境部部长塔库里在工作坊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保护喜马拉雅地区的雪豹栖息地需要跨国合作,他相信工作坊有助于推动尼中两国的雪豹研究,针对大尺度雪豹调查方法、遗传学研究、AI识别技术的运用、雪豹自然体验和生态旅游等议题,充分的交流彼此的经验,并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

尼泊尔森林与环境部部长塔库里开幕式致辞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在开幕式上分享了中国在雪豹保护方面的工作,她强调科学研究、社区参与和跨边界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自下而上的社区为主体的保护模式,利用数据和技术手段监测雪豹及其栖息地,研究气候变化、栖息地破碎化等对于雪豹的威胁,并开展针对性保护行动。她希望通过中国与尼泊尔的雪豹保护合作,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和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未来更多的挑战。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吕植分享现场

腾讯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负责人马尧表示,尼泊尔对于雪豹来说是一个关键区域,因为它的山脉将中国境内的雪豹栖息地与其他中亚地区相连。尼泊尔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文化遗产使其成为这一使命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与像NTNC这样的组织及尼泊尔当地社区的合作,我们可以共享资源、交流知识,并制定更强大的保护计划。希望将腾讯开发的一套以人工智能识别为核心的数据管理系统部署到尼泊尔,帮助尼方更好开展雪豹监测和研究工作。

腾讯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负责人马尧分享现场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表示,在雪豹的研究和保护议题上,中国与尼泊尔之间有着共同的背景与目标,在经过前期的沟通,尤其是在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尼泊尔森林和环境部、尼泊尔国家公园管理局等各方的支持下,山水与腾讯、NTNC以及爱德基金会共同促成此次中尼雪豹研究与保护工作坊。我们希望在此次工作坊上,能够针对大尺度雪豹调查方法、遗传学研究、AI识别技术的运用、雪豹自然体验和生态旅游等议题,充分的交流彼此的经验。能够在跨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能力建设等方面建立更为长期的合作机制。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分享现场

在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环节,腾讯首次将技术和经验拓展至跨境合作,为尼泊尔保护区工作人员提供雪豹监测和数据系统培训,助力尼泊尔提升雪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推动本地保护区数字化转型。腾讯雪豹监测系统以AI识别技术为核心,具备全球领先的图像识别能力,目前雪豹识别率已达到90%以上,支持自动识别多达31种高原野生动物。同时,系统能够处理和分析跨区域、多场景的海量监测数据,大幅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效率。

腾讯SSV技术公益产品经理周奕霖讲解雪豹监测系统

除此之外,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程琛、高煜芳、李雪阳以及王宇飞等同事也针对雪豹遗传学研究、人与雪豹的冲突和共生、大尺度雪豹调查方法以及雪豹自然体验等主题进行了分享,并与尼泊尔的伙伴们针对如何开展跨境保护以及如何推动尼泊尔雪豹调查研究和调查等开展了深入的讨论。

程琛、高煜芳、李雪阳、王宇飞分享现场

 

此次中尼雪豹交流和能力建设工作坊是山水参与雪豹国际交流的重要努力和尝试,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分享中国的雪豹保护经验和技术,支持尼泊尔雪豹保护工作的开展。我们也希望在各方的支持下,可以继续深化和推动双方的合作,共同守护雪豹这一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让雪豹,一直生活在雪山之巅。

中尼雪豹交流和能力建设工作坊现场合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