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鸟儿点亮回家的路
导语
2025年4月28日
光谷智慧园27#楼前
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日本鹰鸮
带着对蓝天的向往,永远地停下了翅膀
图源:小红书
2025年6月8日
经过各方努力,一场名为”江城飞羽护航”的公众参与防鸟撞改造公益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清晨,暴雨如注
志愿者们早已齐聚光谷智慧园27栋
活动融合科普教育、亲子互动、艺术创作
用爱与智慧为城市鸟类筑起一道生命防线
为充分保障安全,在公众参与改造的同时
武汉市观鸟协会聘请了专业施工人员完成1.5米以上玻璃幕墙贴膜
此次防鸟撞改造行动
参与人数达70人,改造面积达200平方米
是武汉目前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得到了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的多方支持
具有里程碑意义!

活动大合影 摄影:李伟(西飞)
开场预热
由明亮会长开场致辞,介绍活动流程
随后,现场连线鹰鸮鸟撞发现者,讲述事件经过
与发现人语音连线 摄影:熊丹
倾听当事人讲述,触动心灵
由于人数众多
汤飞老师将现场分为成人组和亲子组
成人组由梅满老师带领
包括吴逸云老师领衔的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长江环保实践团队的
13位大学生以及3位社会人士
共16位热情的志愿者
亲子组由熊丹老师带队,包括18组亲子家庭
大学生和孩子们 摄影:吴逸云
接下来,活动正式开始!
科普进行时
为什么是鸟,为什么我们要关注鸟?
为什么是鸟撞,鸟撞是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防鸟撞需要我们,我们能做些什么?

志愿者廖米琦为成人组科普讲解 摄影:梅满
围绕这三个问题,
志愿者廖米琦对成人组进行鸟撞科普
思考的种子,在静默聆听中悄然播下
随后,梅满老师登场,
详细介绍“防鸟撞公民科学项目”
并分发关键工具——“模拟鸟撞调查表”

梅满老师讲解中 摄影:廖米琦
科学监测、数据收集、全民参与
公民科学,正是改变的开端
理论武装完毕,实践蓄势待发
视角转向亲子组!熊丹老师从一个拼图小游戏引入:活动伊始,小朋友们被分配到拼图任务。拿到拼图后,大家立刻投入到紧张又有趣的拼图挑战中。不一会儿,就有几位小朋友率先完成了拼图,熊丹采访了几位小朋友,小朋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察与想法,有的说看到鸟儿美丽的羽毛很惊喜,有的则好奇鸟儿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这一环节成功激发了孩子们主动观察手中图片的兴趣,让他们对鸟类有了初步的关注。
拼图中 摄影:熊丹
当所有小朋友都拼好拼图后,再让家长用小程序识别自己孩子手中的鸟类。 这一操作可不仅仅是简单的游戏哦!在鸟类调查中,如果发现鸟撞死体或受伤的鸟,需要填报数据,如能鉴定和上传鸟种,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通过使用懂鸟小程序,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借助科技手段来识别鸟类,了解不同鸟类的特征,这为未来可能参与的鸟类调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孩子和家长围住了熊丹老师 摄影:李伟
还有一个有趣的环节是将识别出的活着的鸟与发生鸟撞的死体作配对。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大家仔细对比活着的鸟的特征与鸟撞尸体的相关信息。“让大家意识到我们调查发现死去的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活着的鸟。”熊丹老师说。
拼图游戏以小志愿者张宸浩的讲解结尾:他阐述了进行鸟撞调查时需要注意的点:遇见鸟撞时,需要拍鸟,拍环境,看看周边是什么样的。照片要求:正面,腹部,侧面。拍建筑和周围环境,如果玻璃上有痕迹也拍。需要接触鸟的情况下,一定要戴手套或用树枝,不可直接上手。

小志愿者张宸浩的讲解 摄影:胡娟
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科普游戏环节,孩子们不仅在欢乐中学习到了鸟类知识,还增强了保护鸟类、预防鸟撞的意识。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人关注到鸟撞问题,共同为鸟儿们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回到成人组,此刻,他们正:
转战28栋!模拟调查
梅满老师道具上场——三只小鸟玩偶
现场教学:如何进行鸟撞调查?发现“鸟撞现场”如何规范记录?

梅满老师为成人组授课 摄影:王海芳
⭐ 拍摄三视图(背面、侧面、腹面)
⭐ 拍摄5m范围内建筑信息


三视图拍摄中 摄影:王海芳
介绍完毕,现场分为三组,
对玩偶进行三视图拍摄
每组一位代表,分享模拟感受
记录的每张照片,都是对生命消逝的深切触动
动手!贴膜改造
防鸟撞贴纸膜,如何精准到位?
喷壶湿润、贴膜定位、刮板抚平
三组大学生志愿者化身“贴膜卫士”
分工合作,井然有序

老师指导 摄影:李伟(西飞)

小心撕开贴膜 摄影:吴逸云

汗水湿透衣襟,挡不住他们守护生命的热情
每一张贴膜,都是一份清晰警示
为鸟儿划出安全航线
与此同时的亲子组——
绘画与贴膜双线开展
亲子组的绘画和贴膜同时开展,有效错开了人流量。画画的背景是一张长长的卷轴,孩子们就在这卷轴上不断接续前人的画。志愿者还准备了彩笔。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对鸟类的理解、在拼图环节中的收获,或是对防鸟撞的想法进行创作。

绘画中的杰菲老师 摄影:徐柳
有的孩子可能会画出色彩斑斓的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美好画面,表达对鸟儿生存环境的期望;有的孩子也许会描绘出鸟撞发生的场景,通过画笔展现鸟撞的危害,呼吁大家重视这一问题。
绘画过程中,志愿者会在一旁适时引导,鼓励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绘画手法和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绘画结束后,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更让他们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对鸟类保护和防鸟撞的理解。

自由画画的小朋友 摄影:鲍芯蕾
贴贴膜也是很重要的过程:
先擦擦擦——把玻璃擦的锃亮,再向贴膜上喷喷喷——让每一处都是湿润的,最后刮刮刮——把玻璃和防鸟撞膜间的水泡都挤出。这样防鸟撞膜就会牢牢地与玻璃合为一体。

汤飞老师示范讲解 摄影:明亮

擦擦擦-锃亮 摄影:明亮

齐心协力撕贴膜 摄影:熊丹

喷喷喷-湿润 摄影:李伟(西飞)

刮刮刮-平整 摄影:熊丹
童言心声:孩子们眼中的守护行动
最纯净的目光,往往能看见最本真的世界
最稚嫩的文字,常常蕴含着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倾听孩子们参与防鸟撞活动后的心声感受那份对生命最原始的关怀与触动
保护小鸟从我做起
光谷七小一年级6班 陶槿祺

小作者(右一)与同学们 摄影:李伟
我和同学参加了防鸟撞志愿者活动。我们先听了志愿者老师讲课;然后拼了鸟儿的拼图,分为两种一种是死了的小鸟一种是还活着的小鸟。活着的和死的是一样的就是一组。我们还画了小鸟的画,还贴了防鸟撞贴膜,拍了合照。我为防鸟撞付出了一份力量,我非常开心,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鸟儿存活下来!


我参加了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瑞景小学 二年级1班 赵珩羽

我在贴防鸟撞膜 摄影:徐柳
我今天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公益活动——防鸟撞改造。我还知道了怎样调查鸟撞现象,要拍5+1照片:第1张照片拍鸟的背,第2张照片拍腹部,第3张照片拍侧面,第4张照片拍撞到的建筑,第5张照片拍环境,第6张照片拍玻璃上的痕迹。我们还在玻璃幕墙上贴了防鸟撞的膜,建筑改造成功!

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参加防鸟撞改造
长江新区武湖小学 三年级4班 陈萱杨
全家齐行动 摄影:王海芳
我是来自长江新区武湖小学三(4)班的陈萱杨,这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武汉市观鸟协会举办的“公众防鸟撞改造”活动,内心五味杂陈。
亲眼看见了老师们手中的照片-因玻璃幕墙误撞而亡的鸟儿,羽毛凌乱、生机消逝,惋惜之情一言难尽,本次活动非常丰富,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亲手贴上防撞标识、听志愿者老师们讲述鸟儿的生存环境等等,忽然懂得了老师们每一次微小的科普与行动,都是在为天空的自由守护者编织生命的滤网,让众多鸟儿得以避开致命危险。
真心感激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愿未来每只鸟儿都能自在翱翔,不再因人类疏忽而折翼,感恩在这次活动中默默辛苦付出的所有老师们!期待下次参与……
一颗颗小小的善心,在行动中萌芽
一份份对自然的关爱,在笔尖流淌
孩子们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真诚的话语
记录下这次特别的经历
这些文字,是成长的印记
更是未来希望的种子

愿每一座建筑都是鸟类友好型 摄影:吴逸云
结语
光谷智慧园26~27~28栋的玻璃幕墙
如今大不一样
改造面积高达200平方米

贴膜的玻璃识别度明显 摄影:颜军

改造前、后的26栋大楼 摄影:明亮



改造前、后的27栋大楼 摄影:明亮
改造前、后28栋大楼 摄影:明亮
志愿者们每一次低头粘贴
都是一次无声的纪念
献给那只停在春日里的日本鹰鸮
也献给无数渴望穿越城市天空的羽翼
我们俯身,是为逝去的生命默哀
我们仰头,是为未来的飞翔护航
一张贴膜,或许微小
一群人的行动,足以改变冰冷的建筑边界
守护生命,不止今天
我们在行动,也等你同行
感谢武汉市湿地保护中心、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城管局、光谷智慧园、防鸟撞行动网络官方、山水公益基金会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活动筹办志愿者namida、猫二、鲍芯蕾、戴臻、李伟(西飞)、廖米琦、明亮、汤楚徽、汤飞、唐玉、王海芳、吴逸云、熊丹、许杰菲、颜军、杨林、张宸浩。(排名不分先后)。

志愿者合影 摄影:梅雪晶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长江环保实践团队 摄影:王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