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植老师担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第二次全球评估联合主席

2025-08-15

8月13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宣布,吕植老师被选为《第二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第二次全球评估”)的联合主席

三位联合主席分别是:吕植(中国)、Prof. Nicholas (Nick) Otienoh Oguge(肯尼亚)、Dr. Rebecca (Becky) Chaplin-Kramer(美国)

2012年,国际社会整合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以期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建立一个类似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的政府间科学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科学和政策之间的沟通与联系。IPBES作为独立的政府间机制,回应各国政府和国际公约的请求,开展全球和区域等尺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目前涉及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等七项环境领域的国际协议。

IPBES的科学评估报告由专家完成、再经政府审定后正式发布,督促国际社会制定相应政策,解决生物多样性减退的全球问题。2019年4月29日至5月4日,IPBES第七届全体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上通过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该报告警告世界目前有一百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识别并排序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为后续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共识奠定了基础。

2019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

我国于2012年12月正式加入IPBES,积极参与并开展评估与研究工作。在担任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期间,中国还引领国际社会推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明确了路径。

即将开展的第二次全球评估将评估自 2019 年报告发布以来出现的相关知识,并探讨在 2030 年之前,各项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关的全球目标与指标的进展。第二次全球评估还将通过提供知识和证据以支持更充分的决策,从而加强从地方到全球不同空间尺度上,有关生物多样性及自然对人类贡献的科学—政策互动。

此次任命,吕植老师是由我国政府推荐,并被正式选为第二次评估的三位联合主席之一。据悉,该评估报告的首次作者会议计划于2025年11月在巴黎召开,报告初稿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并进入公开专家评审阶段。

在宣布联合主席人选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秘书处代理负责人内维尔·阿什表示:”第二次全球评估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复杂、最全面且最具重要性的环境评估之一——对全球各领域决策者都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关乎人类与自然的未来。”


吕植老师介绍

吕植,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生态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联合国生态修复十年 2021-2030 顾问委员。

吕老师致力于自然保护的研究与实践的连结,寻求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证据的实用解决方案。近年来,她专注于探索人与自然共存的机制和条件,并通过经济激励、文化价值观和政策改进等途径推动乡村社区主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以及公民科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