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个自然保护小区,他们给雪豹建了一个家

雪豹与草原保护
2023-05-04

前段时间,看到西藏的一则新闻:

新闻里写道:“为有效保护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朗谷现存雪豹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提升当地和社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近日,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成立‘堆龙德庆区乃朗谷自然保护小区’。”这是西藏自治区首个正式设立的自然保护小区。

自2021年开始,在西藏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堆龙德庆区乃朗寺合作,开展了乃朗谷周边区域的野生动物调查。当地监测小组在乃朗谷范围内共计布设了15台红外触发式照相机(红外相机),调查面积覆盖了4200米至5200米的海拔区域。

乃朗寺后山,布设红外相机开展雪豹监测

2022年,乃朗谷区域记录到了雪豹的活动,这是拉萨市区域内首次的雪豹红外影像记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当时还一度上了热搜,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距离布达拉宫只有几十公里的雪豹,什么时候会溜达到拉萨的街头转一转。

图片

2022年3月10日,在乃朗寺区域记录到的雪豹影像

如今,在这个雪豹的重要栖息地上,在拉萨这样的一个大城市的周边,为了让雪豹更好的生存,大家为它们建了一个家。

01 关于乃朗谷

乃朗谷位于拉萨市的堆龙德庆区,在拉萨的西北方向。我到的时候,还是高原的四月天,春天还没有赶到。

乃朗谷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山谷,两岸山势连绵,中间一条河流沿着山势而下,沿着山谷两边渐次有村落。我们沿着山谷往上,海拔慢慢的提升,道路的两旁一开始都是农田,暖风未到,此刻农田还没有太多的生机。据说这里可以种植青稞、土豆、芫根以及豌豆,想来,秋天到来的时候,整个山谷应该铺满了带着生命力的金黄色。

我很喜欢青藏高原的半农半牧区,一到秋天的时候,山上的黄色意味着草地正在凋落,将会迎来一年中最严酷的寒冬,仿佛是死亡和终结;而山底下的黄色却是漫山遍野收获的喜悦,青稞溢满的穗头,代表着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希望,农业和文明正是基于这样对于植物的驯化而得以延绵和发展。同样的颜色,同样的山谷,却因为人类的存在,蕴藏着不一样的内涵。

图片

乃朗寺下的那嘎村

建于半山的乃朗寺,是历代巴沃传承的驻锡地。此地地呈八瓣莲花的形状,并且天成八辐之轮状,历来是山高地静的修行圣地。

图片

乃朗寺附近的灌木丛和柏树

这里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西端南麓,山谷的海拔落差比较大,形成了多样类型的栖息地和植被,从最高处的高山裸岩,高山草甸,到最下面的农田生态系统,在保护政策和当地传统文化的氛围下,乃朗谷内的乃朗寺及当地村民不断地发挥主体作用,让这里多样的生境为不同的物种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保护了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根据红外相机调查结果显示,乃朗谷周边记录到了兽类8种,其中有雪豹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猞猁、狼、赤狐、岩羊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记录到了鸟类15种,其中有雕鸮和藏雪鸡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根据样线调查结果显示,乃朗谷周边额外记录到了兽类1种,马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35种,包括金雕和胡兀鹫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红隼和高山兀鹫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访谈显示,区域内还分布有棕熊和白唇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除物种外,当地的监测小组还进行了植物调查,共识别出30科71属的91种植物,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对叶红景天、阔叶红景天、大花红景天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上至下依次为欧亚猞猁、岩羊、黄腹柳莺

 

02 雪豹的重要栖息地

初步的调查显示,乃朗谷及周边区域目前保存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很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以及IUCN红色名录上的濒危和易危物种提供适宜栖息地。这样丰富的物种分布,可以展示拉萨市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一个重要窗口。

而对于雪豹来说,目前初步短期调查已经显示至少有3只雪豹成年个体在这里活动,因此乃朗谷及周边区域极有可能分布有一个小型雪豹种群,迫切需要进一步的监测和调查,并开展针对性的保护行动。

这些物种分布的信息,符合刚刚发布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评估认定暂行技术规定)》中所界定的:“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完成生存繁衍活动所需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其种群的觅食地、水源地、隐蔽地、卧息地、夜宿地、繁殖地、越冬地等,以及其种群增长、扩散的适宜区域。”

当然,由于乃朗谷的雪豹影像是拉萨市区域内首次的记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对该区域雪豹的有效保护,或许可以总结出在中国省会城市周边,人类与顶级食肉动物共存的创新模式。

此外,这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保护之后,一些区域的野生动物呈现出恢复的趋势,并且与人类之间存在着不断的互动,这些互动有时候是以冲突的形式存在的,如何处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或许是下一个十年野生动物保护从业者必须要面对的,而解决这样的问题,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又一个有效的示范。

这也意味着,自然保护小区未来的工作,除了监测与保护,还要努力尝试让社区从自然保护中受益,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当地社区日常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03 自然保护小区,保护的新可能

目前来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不能覆盖所有的需要保护的区域,随着监测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社会各界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的物种重要栖息地被发现,很多正是位于现有的保护地之外。并且对于很多的大型食肉动物、鸟类以及迁徙性的食草动物来说,人为划定的保护行政边界并不是他们生活的边界,比如云南的大象、华北的金钱豹,又或者东部众多的迁徙水鸟,它们的移动肯定不是以人类的意志以及喜好为标准的。

那么,作为一种受到法律和政策支持的自然保护小区是否会成为一种可能呢?

在去年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制定了类似于巴黎协定1.5度目标的2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的陆地和30%海洋,达成这样的目标,完成最后的履约要求,则需要在现有的保护地体系外有更多的补充,而自然保护小区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可以提供有效的增量,并且相对比较灵活。

在这方面,为了保护雪豹,西藏已经做出了非常有效的示范,这或许也可以帮助其他区域提供解决方案。

-END-

撰文/赵翔

排版/赵博雅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