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一个长江“跬步”奖学金获得者名单正式发布

2023-10-19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跬步”奖学金,旨在奖励和支持有志于在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领域长期发展,并已在一线做出一定实际贡献的、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助力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者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届一个长江“跬步”奖学金6月5日开放报名以来,我们共收到了79份申请,这些优秀的青年行动者在政策推动、社区发展和保护、科学研究、污染防治、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等领域扎根一线,积极推动行业发展。

经过专家评审、尽职调查和公示等环节,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第二届“跬步”奖学金。祝贺他们!

入选名单

(以下名单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樊俊杉   

现任荒野新疆项目传播专员。从志愿者到专职,从爱好到使命,在人生的每一次拐点都向自然更走进一步,她不断实验不同的传播方式,希望能够形成对新疆更加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普及,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走进校园,通过教育与传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种子,建设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行业中来。

  付励强  

2016年来到小凉山,扎根彝区从事生态保护研究工作。他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拓宽保护区发展新思路,深入林区参加巡护监测,参与科研项目11项,发表论文12篇,组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成功创建“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推动社区共管共建,助力社区竹产业发展,被评为“四川省大熊猫保护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

    郭佳    

自2013年起,在黄河三角洲、内蒙古、江苏东台等地,先后参与黑嘴鸥、白枕鹤、勺嘴鹬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她协助监测管理的江苏东台条子泥720亩高潮位栖息地成为“科研推动栖息地修复达到有效鸟类保护的明星案例”,入选COP15“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在科研工作之余,她积极组织参加自然宣教活动,以此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工作,进而参与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来。

   郭陶然   

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乡土专家、上海市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2013年成立城市荒野工作室,从事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研究与乡土物种保育、监测工作。

   何碧莹   

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技术方案专员。从事打击全球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工作6年,专注于促进社会各界参与打击野生动物犯罪工作,有丰富的野生动物案件一线支援经验,负责与企业、执法部门的业务对接。未来将继续通过促进多方信息交流、提供多元化技术方案支持等方式探索实践野生动物保护多元治理。

  李真真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项目总监,渔业硕士。2019年加入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曾深入渔业社区,关注废弃渔网治理,深入调研扇贝养殖废弃渔网现状,推动政府建议及回收链条完善等。发起东亚江豚保护项目,推动山东沿海保护网络建设,补充东亚江豚保护空缺。她认为海洋保护前路漫漫,但需笃行不怠。

   刘震   

2015年8月,他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服务于墨脱县林业局,从此全身心投入到墨脱生物多样性保护。他积极推动与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野生动植物调查,共同发现墨脱蝴蝶兰等植物新物种,推进孟加拉虎保护,开展兰科植物种群回归活动,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推动自然科普宣教和社区保护工作。

   鲁丽    

全职从事环保公益行业近4年,她致力于推动品牌绿色供应链采购,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实现多元共治,社会共享,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大格局。

  陆文琦  

她自2020年起,在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参与劲草同行与恒星伙伴计划,支持一线环保组织进行组织发展等相关工作。2022年加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专注于支持从事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减缓主题的一线环保组织。她相信一线环保组织的意义和价值,也期待自己能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洛松昂文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人,2017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2018年加入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担任项目官员,至今参与执行社区参与水源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等10个项目,比较擅长动员社区参与保护项目。

   潘东海   

他自高中时代就开始了环境保护实践,至今已为梦想坚持15年。他的足迹遍布湖南各大污染区,甚至延伸到了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始终坚守在污染最为严重的一线。他通过污染调查,影像记录,政策法律倡导推动环境法治,援助污染受害者。创建“守护山河”微信小程序,记录与展示环境问题调查处理情况,供公众查询了解。


   沈秋   

她是一位观鸟爱好者,对鸟类的热爱引导她开始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且决心将此作为终身的事业。2020年,她回到家乡杭州,创立了原乡这一组织,致力于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科普教育、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及其栖息地。2023年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授予“最美浙江人·最美环保人”称号。

  王少蓉  

曾从事野生动物保护、气候变化公众倡导工作。2019年以来,她入职零盟后关注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环境焦点问题——“塑料议题”。现阶段,她的主要工作是推动塑料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行动网络支持及政策倡导。她认为“解决垃圾议题中的关键问题”是零盟的核心价值,也是她坚持的核心价值。

  王一晴  

在4年的保护工作中,她主要关注华北豹、滇金丝猴,关注人兽冲突、放牧干扰、以及人对野生动物的态度。目前,她驻扎在丽江老君山和当地的伙伴一同开展滇金丝猴的保护工作。从华北山地到青藏高原再到云岭山脉,她用科学的方法回答保护的问题,但也看到社会、看到文化的价值,并不断探索诗歌、探索影像等保护的更多可能。

  吴秉宾  

CECA项目运营负责人。拥有四年公益从业经验以及五年环境咨询工作经验。现负责机构日常运营、筹资,主持机构对外工作坊的工作统筹及项目开发等工作。他坚信,在大型工程建设前尽可能做好环境评估,才能避免先破坏后修复的情况出现。期待与其他青年分享在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保护和气候减缓的思考与经历。

  薛丹丹  

现任职于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近8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宣教经历中,她一直尽自己所学让麋鹿及湿地的知识飞得更高传得更远,也让“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家园”的理念更深入人心。她设计开发了科普课程,在当地中小学和社区开展自然教育;凭借《守护候鸟“国际机场”》和《顶天立地话麋鹿》分别获得全国林草科普讲解优秀奖和三等奖。

   衣西扎华   

他从小生长在若尔盖大草原,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地方,亲眼目睹了环境的变化。若干年后,他跟随叔叔的脚步,开始在家乡治沙、种草和保护水源。同时,他也把手中的镜头对准了家乡,记录正在消失的文化,用影像促进人们思考。他说,如果年轻人都回到家乡,就会有希望。

   张利祥   

自2014年从西南林业大学“野保”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理想,来到盈江县工作。期间不论在什么岗位,他始终不忘长臂猿种群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目标,坚持每年开展监测,主动汇报和申报项目,组织实施长臂猿种群及栖息地调查评估,社区科普宣教、能源改造、绿色产业探索等多项工作,使种群得有效保护。

   张棽   

他目前在昆山杜克大学蔡志扬研究团队担任科研助理,关注沿海迁徙水鸟的保护。在此之前他供职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参与城市及其他人工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改造工作。此外,他还在业余时间参与多项与鸟类生态学和保护相关的研究项目;为自然之友等机构提供沿海滩涂遥感的技术支持;作为副主编参与了《中国鸟类图鉴》《北京鸟类图谱》的编写。

   周缘  

6年来,他团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深入海南羊山地区持续探索“动态监测-保护探索-不断改进-动态监测”的保护实践模式。期间,他还创新发展庙祝、村干部、守墓人、乡村教师、宗族话事人等原住民成为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伙伴,有助于低成本、快响应地开展一线保护行动。目前,他正在探索多种共生型湿地生态农业模式。

“千寻树看萌芽始,万里行从跬步间”,我们希望能够陪伴这些青年行动者,让大家在向前探索的路上,多几位同行者。

-END-

排版/赵博雅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